想必大家都知道拧巴的意思是心里想这样,但现实生活中却不得不那样;或心里想那样,但现实生活中却不得不这样。
然后心里所想和现实生活中几乎是完全相反,搞的自己心里非常矛盾,委屈,压抑,痛苦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以上仅是我自己对这个词的一点相对通俗的理解,对比网上标准的含义我想自己还是准确地表达出拧巴一词的精髓了。
其实我在写这些字之前就稍微拧巴了一会,把曾经遇上的这些拧巴人的经历写出来肯定是非常真实的,但却免不了有透露个人信息的嫌疑;还有,文章的标题,图片和背景到底应该怎样选才能体现出主题反映出的意思?太卡通会显得幼稚,但却是我常用的配图风格。选一些平静如死寂的图或背景,又显得这样的人好像没救了似的,这也是不对的。
因为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只要是能放下屠刀也是有可能立地成佛的。更何况这些人只是单纯地坚持自己内心的意见,以自己的一腔孤勇去对抗这并不令人满意甚至是有点狗血的现实呢。
思考片刻之后我还是决定讲一讲这些人的故事,不过我会适当添加一些技术处理,尽量保证除了看到此文的他们之外不会有人听出来我说的是谁。
先说第一个人吧。
有这么个人,暂且叫他A,性别是男,年纪也不大,但总给人一副老油条的感觉。
对我这个没怎么见过市面的人来说,每次见到这个人无论发生什么都没见过人家生气(哪怕是直接对这家伙很明显的一些缺点进行攻击),而且对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都能表示理解,好像这些事对A来说是司空见惯似的。
能实现以上几点的A在我心中已经称得上老油条了。
我相信他曾经单纯过,曾经爱咋咋地过。只是不知道在A的成长历程中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份本该属于年轻人的朝气和纯真消失的比较早。
A的习惯之一,就是在他常用的社交媒体上写出自己对身边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只是,这些看法大都是负面的。
他在自己那个社交媒体里把自己当成了高于身边一切人事物的王者,肆意地说出自己对这些臣民的不满,批判,他总以为自己是最对的,以为自己说的一切都是话糙理不糙的真理。
A的习惯之二,就是吃吃吃。按他的话说,吃是从家里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方式。当然,如果饭局之中有人能陪着他小酌几杯则对他来说已经实现了巅峰体验。
家庭的熏陶也不是白熏的,A也懂了很多做菜的知识,也知道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菜的做法。点菜的时候,我们几位跟着他点准能找到好东西。
所以嘞,A在有饭局的活动,或者组织的活动就是吃饭的时候总是会特别积极。
其实这一切的原因是,他在吃的时候能享受到万众瞩目的感觉,因为他懂得什么好吃而大家都会听着他的建议点菜,这是一种荣耀一种成就感。这跟他在社交媒体上指点江山的原理一样,只发出对或错的评论是容易的,也能显示出一种领导般的精辟,同样是一个装13的手段。
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对于聚餐之后的其他活动就很少参加。
据他的官方解释是因为自己玩不动,其实是因为自己对这些活动产生了阴影,不爱玩也玩不明白,干脆把这个时间和钱省下来回家睡大觉或再找个什么地方吃一顿。
可我总觉得,他还是挺想跟我们继续玩的,然后再吃上一顿。只是因为接下来遇到的一些东西是自己不太擅长又不太喜欢的,所以A老兄宁愿选择自己去吃,做美食世界里的孤家寡人。
再说他看事情的观点,其实是有些偏激的。
比如说一些社会组织的群要征集个人信息,他就会吐槽说这个群什么玩意。看吧,只是单方面认为征集个人信息不好而并不去理解下群主的工作需求,最后还是在群主的解释下把该提供的信息提供出去了。
恐怕A认为,任何超出聊天功能的群都不是什么好群,所以征收信息还搞线下聚会的群也不是什么好群吧。
还有,他所管理的相亲群里一些男生可能是性格古板些生活节约些,他跟我们说的时候就会过分放大那些人的缺点而不是去看到或试着去发现他们的优点。
生活节约还可以把钱花在刀刃上啊,性格古板要是认定谁“叛变”的几率会小啊……
其实那些剩下的男生真的不是一无是处的,A兄习惯于关注别人的缺点应该是觉得这样比关注或发现他们的优点容易,同时也可以在批判别人的过程中掩盖掉自己的缺点:思维直线,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等。
是的,这样就可以掩盖住自己的问题,逃避自己成长的责任和痛苦了。
你说要是有这两下子,为啥不抓紧时间学习成长,多向一些比较优秀的朋友靠拢,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质的提升呢?这样真的比掩盖自己的问题,每天“声东击西”般的活着容易多了呀!
无论大家怎么去看这位A兄,我要转换话题了,看第二个人。
这个人吧,我们叫她B。
B属于体制内工作人员,但是她不快乐。原因只是她想好好在单位有一番做为,但是她身边的同事却成天无所事事闲得很,还嘲笑她这个辛勤工作的人。这让她的内心觉得非常失落非常委屈,甚至对自己的三观都产生了冲击。
我只是跟她说,想好自己该做什么,然后全心全意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就行了。至于别人的看法以及别人该做的事,那就不是你该关注的了。
另外,如果你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为什么不趁着年轻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环境呢?你又不是七老八十没什么精神头了,值得趁着年轻为自己拼一把。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年纪并不算特别长,还不到40岁,很多大气晚成的人发迹的时间都晚于这个岁数。只是因为早年高考失利,从而将自己内心最喜欢的东西彻底压抑了下来,从此向前的动力就大打折扣。
她后来解释到失利的原因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不止是有着崇高的读书目的还要有最优秀的学习方法。其实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能贯彻下去的原因或许是受到身边同学或家长老师等长辈的连环打击,从而让她动摇了犹豫了,内心承受着两种观念的激烈碰撞,真的是一件很影响发挥的事。
当然,更早些时候B还是有着这样的状况——总是给自己太高的要求然后由于受到外界种种的打压然后被迫把内心坚持的一些原则一点点抽离出来,这肯定是痛苦的压抑的,我想。
我不知道B曾经历了什么,似乎她从来不敢去坚持自己的内心,总是在感受到外界的一丁点风吹草动就乱了。然后,改变自己命运和不喜欢的环境的力量就逐渐削弱,直到现在竟活出了快退休的感觉
如果她,以及那些与她经历差不多的对现状不满又无力改变的人能勇敢一些,要么按照自己的喜好换个环境,要么独善其身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屏蔽周围一切声音,他们的生活一定是另一个样子。
就算没什么爱好,或忘记了自己曾经喜欢的东西,可以去学也可以去找回来,总是停留在这种无力这种压抑中,然后把自己的日子混到退休,想想也是够可怕的。
希望她最后能过的开心一些吧。
怎么样,看完这两位的一些经历,大家是不是觉得自己又通透了很多?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有只猫在,欢迎大家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