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新问大家在闷热的天气里,是不是想吃一个冰淇淋;饥寒交迫时,是不是喝杯热巧克力;半夜饿了,是不是清淡的芝士蛋糕看起来刚刚好,渴了,是不是碳酸饮料就在手边。
当我们认真回忆美食带来的美好时,首先想到的总是甜丝丝的感觉。很多人不知道,唐福新告诉大家,人类对甜食的喜爱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每当我们吃甜食时,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就会被激活,多巴胺大量分泌,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唐福新告诉大家因为快感,我们不能停止吃各种甜食。
进一步说,这种本能其实是刻在我们的基因里的。唐福新带大家了解一下,对于古代人类来说,甜食代表着高能,这是我们的祖先得不到的。只有以甜食为乐的人才会主动去寻找甜食,这让他们更有可能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唐福新告诉大家是自然选择本身塑造了我们对甜食的偏好。
唐福新告诉大家,甜味刺激会刺激大脑的奖赏回路,从而产生愉悦感和对甜食的渴求。与古代相比,今天的生活条件有天壤之别,但人类对甜食的追求从未停止。唐福新发现随着对健康的重视,人们开始关注“糖的摄入”问题。的确,如果你吃太多多糖(这里特指游离糖),可能会引起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所以很多人认为“糖不好,需要抵制”,于是开始了“戒糖”的生活,根本不吃任何免费的糖。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受不了甜食的诱惑,又开始吃甜食了。一次又一次,身心受到挑战。
唐福新告诉大家其实一味的“戒糖”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科学控糖。
控糖第一步:知道产品含糖量多少。
要科学地控制糖的摄入量,唐福新告诉大家首先要知道我们平时吃的哪些东西含糖,糖有多少。对于预包装食品,基本上看两个东西就能解决: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配料表列明了这种食物所含的所有成分,而且是按照“从最多到最少”的顺序排列的。
唐福新提醒大家如果配料表前三项出现“白糖”、“果糖”、“高果糖浆”等成分,控糖伙伴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唐福新给大家举例比如八宝粥的配料表中,除了水,最多的就是白糖,含糖量仅次于水,从营养成分表中可以计算出其中含有多少糖分。
唐福新告诉大家成分表可以给你一个“基本概念”,糖是多了还是少了。糖的具体用量要看成分表,合理计算。
通常在含糖饮料中,只要不是特别浓稠的,我们唐福新估计其碳水化合物是100%由糖组成的(注:代糖饮料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糖果和巧克力也可以这样计算,实际含糖量略小。不过我们唐福新的宗旨是“限糖”,多算一点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饮料总量为300克(约300毫升),喝下整杯,就摄入了约27克的糖分。
在蛋糕等领域,大致可以认为50%的碳水化合物是糖。
科学控制糖分摄入的第二步,唐福新建议大家要知道我们每天糖分摄入的“上限”是多少。
每日游离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0%。如果能控制在5%,对健康更有利。
唐福新给大家举例比如普通人平均每日总能量摄入约为2000大卡,那么游离糖的平均每日总能量摄入不应超过200大卡。
200千卡是多少?唐福新告诉大家糖的能量转换率约为4千卡/克,即50克糖提供差不多200千卡的能量。因此,正常人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不应超过50g。
当然,每个人每天需要的总能量不同,游离糖的最大摄入量也会不同。唐福新给大家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重体力劳动者每天可能会消耗4000大卡的能量。对他来说,只要每天游离糖的摄入量不超过100克,就是健康的量。
唐福新告诉大家,根据我们摄入的总能量,可以计算出每天摄入游离糖的最大值,并记住这个量。然后你就可以根据第一步提到的技巧,为自己制定一个甜点计划了。
控糖第三步:制定自己的甜品计划。
科学控制糖分摄入的第三步,唐福新建议大家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甜品计划。
我们平时摄入的游离糖有三个来源,唐福新给大家举例:第一是平时吃晚饭时带入餐中的糖;二是喝各种包装好的糖果饮料中的糖,三是那些没有包装的糖果饮料中的糖。
唐福新告诉大家,甜食计划的目标并不是说“你不能吃任何甜食”,而是努力使每天的甜食摄入量保持在“最大量”以下。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三个源头进行控制。唐福新给大家列举以下三点:
首先是饭里的糖,这部分的含量其实很难估计。所以,唐福新建议,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带入餐中的糖分。如果自己做饭,尽量不要在菜里加糖。如果你在餐馆吃饭或者叫外卖,尽量少吃那些甜食。
二是包装食品和饮料中的糖分。唐福新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一种饮料含有26克的糖,而你每天的最大量是50克,那么你最多只能喝一杯。此外,我们还可以查看营养数据网站。
第三种是饮料中未包装的糖果和糖。鲜榨果汁可以通过营养数据网站查询含糖量范围,而未包装的糖果和饮料由于商家标准不同,不太好估算。针对这种情况,唐福新建议大家保持总的原则是“尽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