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夜色降临,在车水马龙中,我都会醉倒在乡愁里,这一刻,比梅子酒更甜,比葡萄酒更涩。
在生活与艳阳折叠的秋日里,推开风,我在微醺的现实与诗意里驻足,浅醉。
亲爱的你,可好?
2017.11.03
乡愁总在黄昏处。
时常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在村外的树林里,在田间地头上,聚三五儿时好友,采蘑菇,捉蝉,幼时顽皮,不少糟蹋庄稼,其实也分不清是谁家的地,到头来还是糟蹋的自家东西。
每到天擦黑,闻到烧柴火的味道,这就要回家了,这是一种无声的信号,代表着回家的时刻。时至今日,每当天将要黑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我还隐隐约约闻到记忆力的味道,那时的我分外想家。
那个记忆力的味道估计会跟随我一辈子吧,怀念的不仅是袅袅炊烟,更是童年的那些岁月。
刚学会走路那会,见人家小男孩玩玻璃球,我那坐不住了,可人家就是不带我玩,颤颤巍巍的我以最快的速度把人家的玻璃球抢过来,一口吞,眼都不带眨的,这是多想要一颗玻璃球啊。这件事的后续不必多言,自己琢磨吧。
儿时好动,在老家巷子北头,有人从高处修了一条排水沟。哟,这不是免费的滑梯吗?奶奶新缝制的裤子,几轮滑梯坐下来就穿不得了,就是这么淘气,你奈我何?
现在想来,即使儿时再顽皮,总在天黑的时候,找到回家的路,狂奔还是慢摇,在天完全黑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温馨和谐。长大后的我,再中规中矩,却不能每日回家,与父母促膝长谈,即便拌嘴置气,却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了。
越长大越孤单。
年幼时,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人。少年时,特别想出远门,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如今二十多岁的我,在现实里四处碰壁之后,也开始回忆幼时被呵护的岁月,这大概是开始念起家的温暖了吧。
高中时,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心想去离家远的地方。最终想法实现,大学去了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城市,人生地不熟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别人三五成群,来自外地的我总是略显尴尬。
不懂当地风俗,不懂当地语言,确实有些不便,说话也没有底气。活泼开朗的我,硬是变成了文静girl,其中的曲折,也不必多言。
那时的我是孤单的。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
曾经跟家人说起过,远在他乡有些孤单,生活中也没人互相照顾扶持。他们安慰我,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学会坚强。
我考虑再三,说的对,套用一句话:我不坚强,软弱给谁看?
前几日生病,心灵极度脆弱,多愁善感。正当我郁闷,生病都没人知道的时候,家里人接二连三的给我打电话问候,关心之至,让我暖心。
血浓于水最亲情。
在这风雨飘摇又饱含深情的世界里,我举目四望,坚强的屹立在孤单里,浅尝岁月埋下的种子,期待它开花结果,我能在时光里不浅忧。
旧时的脚步徜徉在现实的梦境里,在思绪飘摇的黄昏处,在心境苍茫孤单里,思乡,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