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书名:经典常谈

文章:《说文解字》第一

作者:朱自清

优美词汇:

辛辛苦苦、嚎哭、凭空、庞杂、鼓吹、搜罗、轨迹、荡然无存、逻辑、颇有出入、草率、自然而然、缘故

精彩句段:

1.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颌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赏析:开篇引用传说,介绍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突出文字的伟大和奇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栗,鬼夜哭”。

赏析:运用引用的手法,写出了天和鬼对文字的忌惮,有力的说明了文字作用的强大。

3.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赏析:突出了识字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下文写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做铺垫。

4.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赏析:写出了许慎《说文解字》的意义重大,表达了作者对这本书的高度赞扬之情。

5.《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赏析:写出了《说文解字》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6.这大概是最古的文字了。

赏析:“大概”的意思是可能、或许,说明甲骨文是目前发展的最古的文字。使用“大概”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但物类无穷,不能一一造“文”,便只得用假借字。

赏析:写出了假借字出现的原因,为下文介绍假借字做铺垫。

8.一字借为数字,后世用四声分别,古代却用偏旁分别,这便是形声字。

赏析:写出了形声字的由来,为下文介绍形声字做铺垫。

9.这里所说的程序,是近人新说,和“六书说”颇有出入。“六书说”原有些不完备不清楚的地方,新说加以补充修正,似乎更可信些。

赏析:“似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P9)

赏析:写出了文字书写演变的原因,便于应用、简化是演变的方向。

主要内容:

作者从仓颉造字谈起,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并着重介绍了《说文解字》这部书,作者认为“《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因此放到首篇来写。

阅读感悟:

看完了朱自清的《〈说文解字〉第一》,我对中国的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体会到汉字的创造、发展和演变的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汉字,让汉字传承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