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初来新余,陌生与迷茫感依旧甚多。兴许是熟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兴许是经历了军训的洗礼;兴许是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渐渐地适应了新的大学生活。原来,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一直都在身边,大学不仅仅是几年的时光而已,它关乎面对,关乎勇气,关乎未来,关乎选择,关乎人生!
经过高考的洗礼,进入大学,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学生,自己的职责是学习,要明确的认识到学业是大学生立身之本,切莫本末倒置。一方面我们应集中精力去掌握学业知识、激发自我潜能、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和拥有良好的大学生文化体系,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兴趣、特长及所学专业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做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来明确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大学作为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更需要我们精心细致地去规划。要规划,首先得有目标。只要有了目标,就能有的放矢、合理利用自己的大学时光。也只有有了目标,才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个人都应设计属于自己的人生。
大学第一年,我希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广泛阅读书籍,提升内在素质,有针对性地涉猎一些书本的知识对拓展个人视野是非常有帮助的。积极参加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这样既能够让自己学习到课堂以外的知识,丰富了整个大学生活,还可以结识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交流与人际交往,众所周知,大学的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每个人都应设计属于自己的人生。
大学第二年,我希望在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浏览学习一下其他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的知识多元化,尝试一些有关自己专业的兼职,提前体验不同身份职业的生活,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奠定基础。
每个人都应设计属于自己的人生。
大学第三年,我希望走出象牙塔,迎接新挑战。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把该拿的证书拿到手,到了大三一定要主动出击,走出校门,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建立自己的人脉,积极参加实习。天上不会掉馅饼,工作也不会主动来敲门。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大多是教师,一个大学生给予不了别人用十年、二十年或更多时间换来的经验,所以,我们只有多锻炼自己强硬的实践潜力,在未来的就业之路上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每个人都应设计属于自己的人生。
大学第四年,我希望通过努力修满需要的学分,毕业论文争取能取得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拿到“学士学位”。作好求职准备,制定就业目标,用心做好求职就业的知识、心理和技巧等方面的准备。为毕业之后顺利就业提前准备。
大学不是勤奋学习的终点,而是完善自我的起点。《赠葛洛》中写道: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它何尝不是你我大学生活开始的宣言呢?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去想身后是否有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便只是背影。
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但是没有计划,人生就是一片混乱,大学的四年也许就会漫无目的的虚度过去。给自己一个目标,订一个计划,就是给自己增加动力。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务必得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博、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毕淑敏有言:“我不相信掌纹能带给我什么讯息,但是我相信手掌和手指加起来的力量能改变我的命运。”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大学四年,等着我,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