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除了学校有一个用砖头堆砌的简易乒乓球台外,没有其他体育设施设备,更别说图书馆、实验室等。
儿时,晚上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说,今天晚上演电影,别提小伙伴们有多开心。
吃过晚饭后,先是把一碗葵花籽炒熟,接着再炒一碗红糖黄豆,如果是冬天的晚上,还会穿上厚重的黄色军用大衣,把衣服上所有的口袋装满炒熟的瓜子、黄豆。
我会早早到场,看放映电影的工作人员从挂荧幕布开始。荧幕布通常挂在村中心位置道路两边的四颗树下,两边都可以观看,只是有一边是反着的,即使反着,也有少部分人在反着观看。如果遇到下雨天,会在村里的戏台上放映。
接下来是倒片子,即把电影胶片从一个圆形的铁圈上,用手摇方式换到另外一个铁圈上,最后,挂好音箱,连接好电源,就等村民们到场了。
电影放映时间,一般为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一晚上能放两部,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放映一部。记得在放映《少林寺》的时候是时间最晚开始的,电影开演时间是晚上九点多,在我们村演完还要去另外一个村放映。
我的记忆中,最开始的电影题材,只有《西游记》故事或战争题材电影,后来才有了武侠题材和情感生活类题材。
等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是多年后自己在外地读书时,学校组织的电影包场活动。
直到现在,我们村还有乡里的放映员,不定期的在晚上放映各类题材的录像,来完成上级安排任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