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学生时代最有意义的,我觉得于我而言莫过于高中时代,我的高中时代,用“奔跑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高一的我,应该用懵懂形容,我喜欢语文数学和英语,但物理化学并不喜欢,也学的不好,上物理化学我就提不起劲。总体成绩中上游,知道要好好学习,但偶尔也关注一下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从没想过成为班里学习最好的,但如果哪次考试落到十名以外,又会很有紧迫感,因为从小被无数次灌输好好学习,这样的成绩会让我有负疚感了。
进入高二的我,没有被分到尖子生汇集的“奥赛班”,爸爸并没有批评因此我,但这件事我自己进行了反思。有一天我坐在位子上突然想,假如我全力以赴会怎么样呢?我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不再为了应付爸爸,为了考不错的大学,更为了知识。于是我就不再跟班级别的同学一起去吃饭,因为这样吃饭太费时间了,平时下课铃声一响起,整个教学楼的同学都冲下楼去,冲向食堂,这样在楼道拥挤和在食堂排队会费很多时间,下课铃声我只当没听见,在班里继续看书,我把去吃饭的时间控制到刚刚好,在同学们都吃过饭以后,食堂的窗口还没有关闭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到窗口,买到自己能买到的饭,通常也只能买到馒头了,我买两个馒头以很快的速度吃完。然后奔跑到画室,我在画室画画的时间是同学们吃过饭回到宿舍洗衣服,校园闲逛的时间。在下午马上上课之前,我从画室奔跑到操场,以最快的速度在操场跑上两圈然后跑到教室上课。奔跑,一来为了最大限度节省在路上的时间,二来为了增强自己的体质,三来为了上课不犯困。
我认识到自己还要在画室里用掉一部分时间,有时候我们晚上或者下午就在画室画画,不去班级上课。为了弥补自己在画室落后于别人的文化课,我必须更加想办法挤出每一分时间,奔跑,奔跑,我成了晚上下课之后最晚回宿舍洗漱的人,下课铃声响,同学们蜂蛹而出,我只当没听见,在教学楼的灯关了之后,我才拿着书出教室门,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到操场跑上三圈,最后一波进入宿舍楼。这时候洗漱池也不拥挤了,洗漱之后我回到自己的铺位,借着窗外的灯光看一会书,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为了洗漱不排队,我很多时候是整栋楼第一个起床的,起床之后洗漱,借着楼道的灯光看书,等着生活老师开门,开门之后奔跑去教室。这样一日三餐加上课间,加上早上和晚上,我至少挤出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
就这样,每天和时间赛跑,挤出每一分时间,去卫生间路上,我都是跑着来回。周末在家的时间,我也做了时间计划,几点到几点学什么,都是按照计划来,真正做饭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用来读书。果然不久之后,我的成绩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一个美术生的成绩稳定的成为班级第一名,因为我们不是奥赛班,所以我的成绩通常会甩第二名很远,而且我的名次在奥赛班里也是数得着的,这在学美术的群体里是绝无仅有的。高三,我成了学校唯一一个文化课进入奥赛班的美术生。很神奇的是,我惊喜的不只是自己的成绩,我也真正更加喜欢了学习知识,其实每一门课都不枯燥而且是很有意思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甚至以前不喜欢的物理化学都是很有意思的。坚持跑步,我的体质也好了很多,我从小体质不太好,三天两头要去买点药,这时候却很久不用去医院了。而且我从那时候开始也喜欢上了跑步,直到大学和毕业之后多年我一直都在坚持,从中受益良多。
高二高三,我1.6米的身高,体重却只有八十斤,但我却从来不觉得苦。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的潜力也是可以发掘的,只需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