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河沙裹流,非沉淀不能清澈;人生祸患,非取舍不能避之。”懂得如何取舍,便能淡定从容, 生活有进有退,才能成就人生;做一个简单的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
人生,都是在匆匆忙忙之中行走,每个人其实都很渺小,记得常审视自己,朴素做人,不要让心被灰暗的烟尘锁覆盖,要以平和的心态上路,很多时候,只因放不下,才会被物质所重负。
生活,并非姹紫嫣红才是美丽的春天,平和淡雅也是一种恒久的芬芳。
其实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选择中度过。
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任何境遇都有利弊点,
无论事大事小,无论对错,无论好坏,其实都没有最统一的,最正确的,最完美的答案。
要想把人生过好,其实有一点必须要学会,那就是懂得取舍。
记得有一句歌词:
人生完美的事太少,你不可能什么都想要。
实际上,也根本不可能有完全如人所愿的人生。无论你的设想有多完美,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做好的事也必定也是有限的。
不盲从,不较劲,选择一些自己擅长且喜欢的目标,然后去付之以持久的努力,才是当下的她最应该做的事情。
六月份是考试季,大型的考试有中高考,高中会考等,作为师者浅谈数学考试的取舍。在考试中,有些考生常常只会侧重一端,要么一味追求快,要么使劲冥思苦想一道题。
一份高考(中考)卷,肯定是99%以上的人都不具备2小时内把所有题目顺利完成的能力的。这时候你就要去衡量一下,是要放慢速度,检查,确保前面的分数,还是要追求速度,去做难题,压轴题?
这有点像体操或者跳水比赛。选择高难度的动作,失误率自然会高,反过来虽然稳,但上限就在那儿了。
但我们和运动员的处境不一样。因为比赛里,一个没有绝对实力的运动员,要去冲击更好的名次,有时候只能拼一把,而重要的升学考试里,稳定性永远更重要。
以数学为例,一份试卷,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我在数学这一科的目标分数是多少,要达到这个分数,哪些题目是我必须拿下且一分不能丢的,哪些题目要全力争取的,哪些题目可以随缘的?
我平常做什么类型会顺手一点?几何还是函数
简单地说,在真正的考试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去辨别题目,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什么题目我是能做的,把会做的做出来,不会的就蒙。比如选择题是不建议花太多时间的,如果不会做的题目里有选择题,应该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后再蒙一个。蒙也有点技巧,高考(中考)这样的考试里,同一科目选择题选项出现的比例相对均衡——这还真不是瞎猜的。
虽然有过这样或是那样的缺憾,但我一直在沿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前行,也因此而拥有了一些美好所得,这其实就己经足够。
事实上,那些真正成功或优秀的人生,从来就不需要标配,更没有什么标准的模版可言,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在适合的轨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光点。
学会付出代价,才是成年人的标志。你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很公平。
我们如此渴望进步,渴望变好,渴望变强,渴望更有力量——这是好事,欲望是努力的基础,是前行的动力。
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心里要清楚,我们究竟愿意舍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