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卓师班李老师介绍了一个冰山理论,个人觉得对了解自己帮助很大,故而写写以自愈。
有些人总在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中迷帼、彷徨、失落、犹豫着,却越来越不懂自己,离那个真正的自我越来越远.....
冰山理论其实就是给我们和内在的自我搭建起一个桥梁。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内在冰山,这是一个隐喻的说法。是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理论里面一一个标志性的心理分析模型。
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的一部分内在世界却隐藏在更深的层次,不为人见,恰如冰山。
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七个层次,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认知(想法),期待,渴望,自我(本性)。
行为
应对方式
感受(兴奋、愤怒、伤害、恐惧、悲伤)
感受的感受
观点
期符(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渴望(人类共有的)(被爱、被关注、被认同、归属感、有价值、安全感和狼立)
自我:我是(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要注意要和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分开来。萨提亚冰山理论中冰山以下的六种并不是不能被意识到,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萨莉亚的冰山以上是行为是因为:内在的心理品质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够被发现。
冰山理论应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发现自己这几个部分的过程,其精妙之处是能让人在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根据自己到底是谁做出选择。其实也就是让自己更加的了解自己,自己能够觉察自己。
以下是自我分析:
行为:最近被很多事情干扰,其实也不能算是杂事,只是我不太想做,但我不得不去做。其实每一件事情都不算大事,但就是堆积在一起,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班级(各种作业停调课,经常有人摸不清头脑,私聊我问各种问题)+学生会(要出去校外团辅,可师弟师妹们经验都不足,需要我修改策划案并且看他们表现等等)+社团(时长四周的比赛,人手不够,会长总是询问我是否有时间做评委,我不太好拒绝,也差不多要换届了……)+期末大作业(太多科目论文作业需要完成)+见习(见习完要补一周的课,要写见习报告,要做PPT开总结大会)+项目(前几天累,团队开始没有建设好,后面要修改很多很多,要修改自己的,也要修改成员的)+六级(还有十多天了)+期末考(还有不到一个月)+学生(教同班一同学专业课,可现在觉得自己都掌握不好专业课,更不能够教好他,我担心他会挂科)+被迫要录视频各种事情都没什么,但堆积起来真的让人很心累。
应对方式:主动求助、做好时间管理、知道什么对我最重要学会取舍
感受:焦虑、迷茫、烦躁
对感受的感受:淡定、顺其自然
观点:虽然忙,虽然累,但自己选的路跪着都要走完
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协调好这些事情,可以在期末取得不错的成绩
渴望:有价值、被关注
自我:努力上进、积极向上、自我实现。
唔,分析完一通,我似乎通啦!不会太焦虑了!
很多人有各种情绪,久久难以缓解。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情绪是从何而来,有的时候看清即疗愈。这个理论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当然,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不一定每一个部分都要分析,但是一定要有觉察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