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广州星巢秘境音乐节上粉上了LeeyOn李昂,《往事神偷》这首歌我在现场第一次听就很喜欢了,当时被“我总是想用自己的糟糕以此来证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直都是失败的,后来才发现他们也是被失败地教育过的。”这一段歌词吸引住了。回家以后重新打开来听,发现歌词几乎每一句都能引起我的共鸣。
“原来亲人的离去才是最刻骨铭心的痛。”这是第二段引起我强烈共鸣的歌词,让我记起我奶奶刚刚去世的那段时间。
如果有什么人能让我这个情感淡漠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的话,那么那个人就只有我的奶奶。
死亡这个话题太大了,我至今也未必能理解,甚至还是不能接受奶奶去世这个事实。我一直想好好思考一下这个话题,可对这件事还是一拖再拖,也许我根本就还是不想面对。我很久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是说,国内的教育在死亡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提及死亡甚至有些刻意回避,很少深入探讨。死亡往往还是与负面的信息相关联,我们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还是偏向于消极。可是死亡是每个人都终将面对的事情,又将如何回避呢?没办法接受亲人正常的离世,可能也有教育缺失的原因。
奶奶是21年元旦那天凌晨去世的,从那天开始我就会经常哭泣,想到奶奶不在了就会哭,元旦三天假期我整整在家里哭了三天,没日没夜的哭。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经常哭,想起奶奶就哭。我甚至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哭的如此惨烈,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很少哭的。想起《寻梦环游记》里有句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小时候我是被奶奶带大的,后来上高中奶奶也陪读。我觉得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构成了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记忆,随着时间流逝也许有些事情我们自己都会遗忘,但有时一起经历过的人会记得。因为有人记得,我们才活着。奶奶以前会讲起我小时候或者上学时候的事情,而我本来已经没有印象,听她讲我又记了起来。我们只是茫茫众生中的一只蝼蚁,个体过往的经历只对个体才有意义,另外也许对他生活中的其他参与者有意义。当一段经历只有两人参与的时候,另一人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你生命的拓展、见证和延续。
我觉得我的一部分生命随着奶奶的离开也死去了;再也没有人爱我了。也许这是我哭泣的原因之二。
以下是我在2021年7月15日记的笔记,或许能表达我当时的感受,因为在那天的前一天夜里我梦见了奶奶:
我梦见奶奶的身体变成了一部手机的样子,还连着相应大小的胳膊和腿,好像坐在她生前坐的轮椅上,轮椅也变小了。我姑对我说,去把你奶扶起来,我过去抱起她,放在手心里。“奶奶的身体去哪了?为什么变成这样?”我心里想着就哭了起来。这时候我听见奶奶说:“孩子,别哭,别哭,我不可能永远不会死的,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听见奶奶说话,我哭的更厉害了,这个道理我懂,可是半年多了,我还是接受不了。小时候喜欢模仿电视里的演员,学的很像,可就是学不会他们说哭就哭的技巧,现在我会了。自从几年前奶奶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不认得我们之后,只要一想起奶奶,我就会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立即泪流满面,然后努力的不去想奶奶,把这些思绪从脑子里强行拿走,眼泪马上止住了。因为我知道再哭下去会被人看见了,必须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