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以及实事分析的目的,其实目的,不在于通过搜集各种证据去捍卫自己的结论,或者说是偏见,其根本目的,应该在于像是学术探讨一般,通过不断地争论、比较去磨练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重点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能够在相互碰撞当中,将自己的辨识能力提高。即便是第一次你的见解“错了”,第二次也是“错了”,但是,只要“第二次的错误”比“第一次的错误”在情、理上更加明晰、清楚,更符合逻辑,那就体现了其分析的价值。
读中国的古书,历史也好、文学也罢,重要的实在这样的文本中,不断地训练自己对人情、世事的判断和决策,不断地磨练、启发自己的智慧。没有一本书能够概括或者说给出这些古籍的“正确”见解。因为,这些古籍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成为现实的缩影。它们的价值在于,能够起到“现实”对人们智慧的启发和磨练这样的效果之上。
所以,所谓的读古书要多思、多想、多讨论,其目的就在于此,在于不断地去磨练自己的判断、认知和对世事的把握。而不是让你遵循书中的定律去模仿、去崇拜、去组织学派、去按照自己的偏好批判一切。应该牢牢把握住自己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不是捍卫一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