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天青是滂沱大雨后天空放晴的颜色,即天蓝色,也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自然天色。宋徽宗梦见过天青色,便念念不忘,他天真地要工匠做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瓷器。战乱的颠簸和政权的孱弱,使这位风流天子对政治由无奈而心灰意冷。他需要精神平衡,自以为心中还藏有一片艺术之境。他渴望一种雨后初晴时淡淡的天青色,如春水般柔和,如美玉般温润,让他黯淡的眼和心被这种波光折射出一种高贵静穆的情感。
“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这种珍奇的釉色,据传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烟雨天是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可古人无法预测和掌控天气,所以这种颜色是可遇不可求的。工匠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瓷窑里耐心等待,等待一个烟雨迷蒙的天气,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当年,方文山写《青花瓷》这首歌曲时,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偶然看到宋徽宗这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触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于是断然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融汇了“天青色”与“烟雨”两种意象,将青瓷与烟雨胜景悄然融为一体。有说法认为汝窑瓷器在出窑的瞬间,唯有遇到烟云四合的天气,方能呈显绝世的天青色,从科学角度看,主要是一定的气压湿度等等条件。但我觉得,最初“天青色”这个说法诞生,是先有人对自然天色之美的欣赏,随后才有了工匠之器,人类文明不能自我膨胀到本末倒置。在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古人欣赏雨后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而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故他们认为必先降雨才能有天青。这是人之道对于天之道的理解和揣测。古人认为,一片宋瓷上澄莹流动的天青色,是从江南烟雨中撷采而来的。因此唯有隔着迢迢山水,静静眺望,默默等待,虽由人作,实乃天赐。这是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结果。从雨到晴,天地阴阳二气交感绵密,才会化育醇厚,最终凝结为瓷器上一汪如冰似玉的天青釉色。
方文山最初写那首歌,想用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为歌名,主要原因是为它举世无双的珍稀度所震撼。但后来,他的创作灵感全部被“天青色等烟雨”的美丽浪漫转移了。首先天青色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某种程度上可指代汝窑;其次,“天青色”与“烟雨”的纠缠,可遇不可求的漫漫等待,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于是,方文山放弃了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其特性不适用于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于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不过,我觉得这首歌定名为《青花瓷》是有硬伤的,我一直觉得方文山只是把这个词拉过来用了,青花瓷和青瓷完全是不同的种类,青花是用蓝色颜料(如氧化钴),青瓷则是还原铁离子呈色,“雨过天青”特指青瓷中的天青釉。如果让我为这首歌曲定名,我宁愿定名为《天青色的等待》,这也是整首歌曲的核心灵魂,是其中最美丽令人难忘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中国人的颜色本就是一行诗句。
在方文山的歌曲中,“天青色等烟雨”的下一句“而我在等你”,他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他说这两句歌词,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这天气的变幻莫测,哪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雨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
这也是《青花瓷》中我最喜欢的两句歌词。我觉得这个“你”,不一定只是指意中人,可能也是指一种人生的渴望和期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大学生等待满意的职业、心旌摇荡的爱情、美好的家庭……人生是条长长的链子,“等待”是各环节链子间的纽带。千家万户,从“等妈妈回来”到“倚门望子”,家家都在等待中。等待开花,等待结果,果子熟了,还等待,等待明年。人生如引人入胜的风景,远处有亭台,人们朝亭台走去,到了亭台,更远处有溶洞,于是奔向溶洞,溶洞又非终点,更远处有瀑布……人们因此不顾旅途疲惫,不断地前进。引人走向远处是由于亭台、溶洞、瀑布的魅力,期望和等待是人生的永恒动力。
《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就是这个“等”字。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无奈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再平常不过,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那样一切随缘,顺其自然。痛苦吗?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缘分什么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谁知道啊。现实就是现实,你希望的未必都能实现。但你知道你的人生是有所守望的,你的眼前常会化出一片幻景,在那个千峰翠色的春天,烟雨初歇,云散天开,天青色浮现,惊鸿一瞥的相见。
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等待的未必能获得,而未曾等待的不速之客却飞快来到,而且驱不走,避不开。世间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多去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然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至少你等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