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节到了,一年一度,在节前我们都要回老家上坟,在我们家来说有两个地方,第一是到外婆家给外婆外公她们上班,那么这是我母亲的那边的亲戚,其次呢,就是给自己这边像伯父啊等等这边的直系亲属,在自己的老家。
这次先去外婆那,叫“五甲“。说句实话地方倒并不是非常的高,但是呢,非常陡峭。有一些地方因为那个路是相当于自然走出来的那种路,类似于鸟道的那种感觉,走在上边,唉,真怕自己直接跌下去,不说是垂直90度,至少六七十度是有的。这截山路从小走惯,背着东西,那么当然走一下了,感觉还是不错。我记得爬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感觉腿都快抽筋了,还是有点危险的。当然爬上去之后,汗出如浆,把东西放下来的时候如释重负,感觉真的轻松了很多。
这是我母亲的老家,就是外婆家外公家,外公94岁去世,外婆也差不多是93岁去世,那么现在我们再去一下这些地方,也是追远怀古。这个地方没过多久就要被水所淹没一大半,到时候可能直接就几步路就上来了,家乡人都已经搬迁了,将搞一个亚洲最大的水电站,是一定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当然说好坏参半吧。
也不能说不好吧,看见这些地方好一点的,就是说毕竟老人家的尸骨还不用直接搬迁,有些地方是埋坟浅一点的就搬迁了,赔偿金反正不到2000块钱,而可能搬坟花的钱至少是5000以上吧。再有深一点的,就直接就把它给深埋了,也就这样放弃了。所以去一次上坟就少一次,不管怎么样说在这些地方,毕竟是我童年的乐园。我也写过几篇童年的一些东西,还依存看当时儿时的情怀,不管怎么样来到这些地方,感觉心里边还是挺高兴的,希望不久之后的将来我们依然能寻到这个地方。
一般大家在农村里边都喜欢说:老人在,家就在。老人在,整个家族的兄弟姐妹重大节日都会来的,那么老人一旦不在了,那彼此的兄弟啊舅舅啊,姑婆啊之类的系戚联系的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远亲不如近邻,真的成了一句实在话,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走一趟就走一趟。我记得每一年只要我回到老家我还总是会去上一趟坟的,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啊,这些孝亲的传统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个家族在这个历史时空中所烙下的深深的印迹,还是留存着,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追本怀远也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不要忘记自己从哪个地方来,不要忘记自己这个家族将在这个历史时空中如何伏下更多的一些东西。
只要我们自己不忘本,这个家族一定是繁衍生息的很好,我们现在在看一些,比如说广东的英歌舞,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现在都比较注重修宗谱啊之类的,当然阳会的很多,但是呢,多多少少这个东西在原来被批判说是大家只知有家而不知有国,只知道有亲族而不只有民族,当然现在看来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传统,至少据我们所知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以我们中国还是保持这种传统的东西,诸位以为如何?当然抛去这种封建迷信的因素,觉得在每年的两节一是春节之前,一是清明节来祭祀的话,也还是真的很有意义的。亲族之爱推而为国族延续之念,则荣光复矣。
好,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