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执政而民不加多,是梁惠王的困惑。孟子一针见血:“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以仁义治天下,莫要归咎于年成不好,那么称王之道怎会不可得,黎民百姓怎会不归顺呢?
孟子之言为梁惠王指点了迷津,也为我们后来人敲响了警钟――宁罪于己,毋罪于他。
当我们陷入困惑、遭遇挫折时,首先应当自我反省与检讨,而不是千方百计找借口、抠他人的漏洞。
罪于己,是一种个人品德。
作为治国理政的君王,一言一行关系国计民生,虚怀纳谏、自我反省是为人君主的责任与道德。相信梁惠王在聆听了孟子的一番客观分析与肺腑之言后,能够吸取教训,从自身寻找问题――莫要五十步笑百步,便有希望实现国富民安的愿景,解决民不加多的问题。
而对于我们而言,自我省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提升个人修养与能力的途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罪于己能够带来个人进步。毛泽东曾说:“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一个勇于批评自我的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知耻而后勇,自我批判是取得成绩的垫脚石。
毋罪于他,是一种心胸气度。
心胸有多大,眼界有多大。一个狭隘自私的人,目光所及皆是他人的缺陷,是世界的不公,是职场上的蝇营狗苟,是家庭中的鸡毛蒜皮。正如孟子所说,饿死人而罪于岁,刺杀人而罪于兵,是愚昧荒唐的行径。
而我们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身边的干扰、亲朋的不帮助、甚至于天气的恶劣,又何尝不体现着小肚鸡肠的愚昧与无能?
那么有人又会说,如果真的是他人或外物的过错呢?我难道不可以责罪于他吗?刘基有言:“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人道是“宰相肚里能撑船”,适当的责罚在情理之中,包容的气度也不可或缺。毋罪于他,是自我的风度,是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