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胃部有毛病,胃胀、胃酸、打嗝、胃疼等,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很难受,治疗或者调理不当,会使病情加重,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危及生命。现代医学把胃病的主要病因归结在饮食方面,认为应该用调理饮食的方式养护脾胃,调理胃病,这是不够全面的,饮食不是得胃病的主要原因。有人做过大量调查,乞丐没有得胃病的。乞丐吃的是乞来之食,要来什么吃什么,既不能定时,也不能定量,凉热都有,更不用说软硬和营养搭配了,即使这样,也很少得胃病的。这就是说,胃病和饮食没有直接关系。在古代的欧洲,把胃病叫做妇人病,因为那时候妇人得这个病的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胃病,都是由胃寒引起的。胃就象一个化工反应釜,在完成消化工作时有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这是发酵食物的必要条件,二是动力,通过蠕动把食物搅拌均匀,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元气充足没有毛病的身体,会自动调节这两个条件到最佳状态,完成消化工作。当胃部有寒气存在的时候,会引起两个局部条件的变化,第一是降低温度,达不到食物发酵要求的温度,轻影响食物发酵的时间,重则导致食物不能充分发酵;第二是影响局部气血循环,气血不足就是人们常说的胃动力不足,也就是不能充分的搅拌食物,影响发酵的均匀性,使食物在没有充分消化的时候就排出进入下道工序。潜意识点穴公众号提示:食物在胃里不能充分发酵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胃胀,然后就是打嗝放屁。存留的时间再长,就会产生胃酸。长期在过量胃酸浸泡下,就会产生胃炎。胃炎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溃疡。这就是胃病的成长过程。究其根本,胃寒是罪魁祸首。那么这个胃寒是怎么来的呢?
胃寒,在中医上属于阳明病,是胃经上存了寒气带来的毛病。这个寒气,不是外感风寒,不是从外边来的。中医讲七情致病,忧思伤脾,脾胃是互为表里的,伤脾就是伤胃。当人情绪低落,忧伤、思虑、生闷气的时候,人的脾经和胃经相对应的经筋就会紧张,这一紧张,就会产生一个后果,经络堵塞,血管收缩,那么供应脾胃的气血就不足,气血不足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温度降低,脾胃所在的地方局部温度降低,温度降低的结果就会产生寒气淤积,这个寒气是淤积在脾经胃经的经筋上的。一次两次,寒气淤积的少,不会对身体构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的身体也在不停的自动清理这个寒气。当长期忧思郁闷的时候,寒气在不停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脾胃产生功能性影响,这个状态就是初期的胃病。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情绪,切断病根,不用做任何治疗,胃病就能好。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不良情绪,病情就会持续加重,任何治疗方法都是维持,不可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