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让我自己来吧,我不想成为巨婴!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早教小知识~ღ( ´・ᴗ・` ) 一起来看看吧~
小婷经常抱怨说,她爸妈到现在还什么都管,工作和老公都是父母包办。
从上学到工作,几乎每天雷打不动一个电话询问自己当天情况,有时候工作忙心情不好,不想接但又怕父母担心,总是感觉过得好累。
父母关爱孩子,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孩子在学会独立行走之后,他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他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甚至经历挫折,才能学会成长。
过度的干涉不仅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也会限制他们成长的空间。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跌倒了就立马去扶,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笨手笨脚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独立的能力。
孩子一跌倒了就立马去扶他起来,哪怕他具备自己爬起来的能力,也会让他丢失掉自己爬起来的思维。
下次再跌倒,想到的不是自己爬起来,而是等着别人来扶。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曾在一个家长群看到,几个妈妈为了孩子多大应该自己穿衣服争的不可开交。
好多妈妈都觉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套头衫一类复杂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后才开始慢慢学会。
但如果放手让孩子去做,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自己穿戴简单衣物了, 他不会,只是因为你从来没给过他学习尝试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想要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独自做一件事,是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父母帮得越多,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就越强。
经常看到很多新闻说,很多人30岁了还在家里啃老。
那些家长一边怒骂着孩子的不争气不孝顺,一边各种包办代替。
从小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机会,把孩子养成了巨婴。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丢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长大后怎能不啃老。
旁观也是一种爱,一种更具智慧的爱。
一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一个人在那独自画画, 担心孩子会孤独,总是喜欢站在旁边陪着一起画,说是陪着,结果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要插手:
“宝贝,听妈妈的话用红色好看。”
“你看你,又画到外面去了!这个地方妈妈帮你画。”
妈妈可能没有想到,她的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虽然是在 “帮助”孩子避免犯错,但却也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和兴趣。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自'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孩子的学习成长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也别太高估自己对孩子的“溺爱”。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错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给孩子一个任意驰骋的空间。
不仅对于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独立创新的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韧性,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长大后也能够更加不畏挫折,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今天的早教小知识到这里就结束啦,亲爱的们如果喜欢记得分享哦ღ( ´・ᴗ・` )
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呢ღ( ´・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