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些年台湾提出的“四新读书主义”(时间再紧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居再小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当时听后觉得很在理,除了不送书外,余下三点断断续续坚持了好长时间,下边的QQ空间日志应该是当时的反映。
日志时间是2014-10-19 11:30,题目是:偶涉《尤利西斯》有感。原文如下:
人至中年,读书已不涉名利,只是养闲,翻几页算几页,懂不懂不重要,偶有所契,也是望外之报。前几天想替孩子选几本书,无意拿到金隄译的《尤利西斯》节本,说是无意其实不对,因更早些时候电脑中的电子书中已存有,可以说闻名已久,金氏做序称为“天书”,激起我猎奇好胜之心。昨天从书店购得萧乾文洁若伉俪合译足本,着实惊人,时而出入意识,时而书中人、景、语陈杂,语出多处,文变多体,若不是大量注的指引(各章注的条目数量依次是133 .86.211.85.105.192.268.283.555.225.332.649.194.405.984.316.416.551,共计5990条),真是如坠雾中。心中感念,应先向萧乾夫妇致敬,其烈士暮年(译完萧85岁,于五年后去世),虽艰难困苦(太难译了,建议一定要读一下萧乾的序《叛逆.开拓.创新》,感受一下种种不易,了解一下乔伊斯的卓绝以及著作命运的多舛,当然还有文字的巨大力量),然终成伟业(文洁若语:当年我们翻译《尤利西斯》时,我几乎不下楼,困了就和衣而卧,一天要翻译十几个小时,整整忙了3年零3个月,才终于把《尤利西斯》译完);其二,悦服乔伊斯能将布卢姆十八小时迤逦为十八章,并寓比尤利西斯茫茫十年,使人不禁忆念释迦演法,乔伊斯堪比妙演法华,右绕三匝,再拜!
……
现在回头看,自己所坚持的读、买、藏书在智能手机兴起后,就中断了,被美其名曰的碎片化学习打断了,沉迷于浮夸、谎言、娱乐、热文、图片、小视频、朋友圈等中,纸质的阅读停了,藏的书虽不至于象古人嘲笑的用于盖菜或醋坛子,但确实落上灰也懒得弹。
给自己找理由,如《兰亭序》中“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又如一切随缘,再如对自己好点……
今岁,转机再现。
抗疫裹足于家中,百无聊赖,翻出《尤利西斯》,还是啃得状态,或者说得专业点,不是认知上的舒适区阅读,而是学习区阅读,甚而游走于学习区和恐慌区之间;咬咬牙,扩大一下自己的舒适区,到第八章了,觉得少有收获。
从方法上来说,琢磨出应该先读原文,放下注释不看(萧、文译本把每章注释统一放于章末);再读注释,回翻原文,这样不至于打断对整体的理解,又似乎是自己所得,遂提高了兴趣,不再畏惧;从见闻上来说,印证了原来看过的别人说法,即要读懂西方的名著,最基本的应该读一读《圣经》、《莎士比亚》、希腊神话;这三个源头性的文字,在《尤利西斯》中大量引用,其余的如《神曲》、《失乐园》也有不少引用,所以说,名著就是名著,它已经融入了它所在的文化血液中,塑造了人们的灵魂,摆渡般的载人至善与美的彼岸;至于其它的诗歌、报刊、民俗、政治、历史、方位、交通、人物、文字游戏、谑语等,大量充斥如万花筒,如果要做这个万花筒,我想应该用24k的金子镶以最美的宝石(有点俗但必须这样),这正是乔伊斯高超的意识流技巧的必然内涵,看看也很是长知识。
乔伊斯就是乔伊斯!永恒的《尤利西斯》,值得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