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脑子里其实有很多压根不应该存在的概念。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办法彻底改掉一些“毛病”,可能并不是因为自身有问题,而是压根就没想过,自己其实一直在做表面功夫。
一个脑子里有“时间管理”概念的人,很难了解自己管理不好时间,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时间根本不听你的。
一个脑子里有“快速阅读”概念的人,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读书没有收获,不是因为读得太慢,而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
这样一个个没必要存在、甚至干脆错误的概念,使得我们的生活困难重重。
所以根治的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剔除这些概念。
思:我就觉得自己进步不大,很多时候就是在做“表面功夫”。比如说,我平时讲课,很多时候其实就是随便讲讲,而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都是讲求课堂设计连贯性,过度是否自然,但平时的课程很少人这样要求。虽说表面是因为学生差,激发不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其实是自己本质上没有要求进步。所以这么些年进步不大。虽然我写下来了,但还是难以改变。其实是懒得改变。
我知道周围很多人都在做表面功夫。教师这个行业,做表面功夫的其实很多。比如说学生考差了,很多人都在一味地说学生基础差。是的,这个不排除,那其实教师也应该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些差基础的学生有所提高,应该改变讲课或者语言叙述方式,或者采用大比方的方法让他们显而易见。而非说反复讲,用同样的语言讲N次,差的学生还是不懂。
我又想到看过很多遍的例子,两个教师,一个是专业的,一个是非专业的。专业的老师每次上课都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注重自己上课的方法,从开头的情景设置,到过度,每一句话都在斟酌。而非专业的老师,反正也没有什么学科背景,懂得也不太多,平时上课就是画画重点,让学生读背写,最后考试了,非专业的老师教的学生反而考过了专业老师教的学生。对这两个老师,后者其实也是在做表面功夫。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看似很忙碌啊。比如周围人忙着抄听课笔记,这真的对自己没有一点帮助,纯粹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浪费时间。
关于快速阅读,之前也在分答听了小讲,觉得对自己意义不大。当时还怀疑自己,我也觉得快速阅读后很难理解啊!现在看了这段文字,我知道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的思考。不在于阅读是否快。
留言01
Bobi:打开“半途而废”这个锁头的钥匙,不是“毅力”,而是“骨子里认同的意义”。
李笑来
一说到“半途而废”,人们本能联想到的词语都是:
毅力,坚持,意志力.....
是不是听起来就觉得特别累?
虽然我已经不用这些概念很久了,但是一看到他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辛苦”。想必那些平时总在和它们纠结的读者会更加疲惫。
这位读者就很好地使用了我们上周给出的方法。
上面列出的这些本能想到的词语,就是我们说过的锁头上的钥匙。拼命想要找到它们,就相当于说想要在锁头上找到钥匙。
既然这么长时间没有找到开锁的钥匙,我们其实就应该想着动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去别的地方找找看。
我给出的方法就是,给这件事赋予一个重要的意义。也许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不过估计那肯定不是“毅力”,“坚持”之类的钥匙。
思:昨天我老公看了文章,竟然说:我觉得他说得不对,怎么不需要坚持呢?还是需要坚持的呀。唉,我就和他的想法大相径庭,我觉得老师文章的意思不是说不要坚持,而是觉得坚持苦哈哈的,比如我写作吧,如果我一直想着:我要坚持啊!可能并不会坚持很久。但是,如果我一想到坚持写作的好处——可以赚很多钱啊,有了钱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带孩子旅游,改善生活,不需要每天生活的斤斤计较,可以让我有尊严……那么每天是不是就动力满满呢?!给写作赋予意义,那样既不需要很辛苦的“坚持”,而且比坚持做某件事来得更积极,甚至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做某事。
其实重点不在于“要不要坚持”,而是说“怎样坚持”:就是赋予你坚持要做的那件事的“意义”,找到如果不会做那件事的意义,加入社群。
我总觉的老公的思维方式和我之间隔着一堵墙。不知道男人是不是都是这样。——不是的,笑来老师就不是。还是说明老公读书太少。
留言02
Bruce Wayne:感觉自己特别容易受身边负能量的影响。跟自己的大学室友生活了三年,身上不知不觉受到了他们坏习惯坏想法的影响,尽管自己一直为此斗争,但却不可避免,很是痛苦。
李笑来
准确地说,很少有人可以完全不受身边负能量的影响。
这种影响通常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之间让你适应了它。人的适应能力远比想象中要强很多。
这一方面是好事,毕竟这有利于生存。但另一方面,它也会让你不自觉就接受了负面环境的影响。
大学室友不是你自己选择的。所以与其抱怨没有摊上几个好室友,不如想一些具体的补救措施。
还好你并不需要一天24小时和他们在一起,你起码有机会决定与谁共处较多的时间。
比如你可以去参加一些学校里的社团,或者干脆泡在图书馆看看书,这些都是避免沉浸在负能量里的好方法。
思:好像大多数人都容易受负面能量的影响,我也是。(这句话没看老师的回答,竟然是一样的。)就像,我也是一直和我妈妈释放出的负能量做斗争。每次她说到一些负能量的事,一些家长里短,我就烦。而且她喜欢反复说,反复说。空闲的时候,我也会想。我觉得幸运的是幸好我现在不和她住在一起了。虽然有时候还是得请她过来帮忙。那时候我避免不了,那我就用其他事情去填补。就像老师前面说的,既然没有办法避免想一些负面的事,那我就用多想想有意义的事,用有意义的事取代无意义的负能量。
哈哈,我有进步了,我上面的答案没看老师的回答,自己想的。
留言03
Andy林:对于我每天跑步这件事,别人都认为我毅力真好,其实我那根本就是停不下来,每一次跑步后的那种快感激励我,不跑步时难受的感觉也激励着我。
李笑来
每个人运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产生快感。
原因并不复杂,因为运动会让我们分泌多巴胺,它能使人感到愉悦和兴奋。只不过每个人的敏感度不同,体会到快感的强度和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没有体会过这种快感的人眼中,那些坚持跑步的人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对于体会过的人则是“干脆停不下来”。
如何有效地“撑到”快感来临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考虑的部分了。
比如你希望自己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那就要以身作则去示范给他看,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或者想想自己因为不生病而节省下来的医药费,那每天跑步就像是在赚钱吧。
不论是何种意义,总要找一个让自己“想想就兴奋”的动力。这样你就不会觉得运动是件苦差事,等到体会到运动的快感后,那就更是不能停下来了。
思:我今天知道了为什么运动后会有快感了。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赋予我运动的意义呢?之前我总是半途而废,各种原因:觉得自己没时间啊,跑步有点浪费时间。其实这里我应该想到有个读者说的,认为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没做成,感觉有点浪费时间,笑来老师当初给出的答案是——
生活中,我们总会受到线性思维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种瓜一定要得瓜,种豆一定要得豆”,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那么这些努力就是白费的。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碰到“种瓜得豆”的情况。
你在元认知能力上的努力,或许不能直接让你有任何产出,但它可能会在其他方面帮助你想明白问题的关键。
比如,当你能运用元认知能力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时,这相当于间接帮你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时间。
而这些都是你愿意花时间打磨元认知能力带来的好处。
同样,运动也是这样的,身体健康了,其实是节约了时间,健康是1, 其他方面是0,有了1,0才有意义。
留言04
杏雨:小时候父母经常无奈地问我:为什么不用考试的东西你都学得这么好?言外之意,需要考试的内容我一般都学得不咋地。
李笑来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最好的方法。
但是大部分学生最痛恨的就是考试了,因为考试从“检验手段”变成了“最终目的”。为了考试而学习,想想就让人头疼。
很多人的学习动力也在一次次考试后消失了,甚至发誓只要不考试,就一辈子不再学习了。
本来学习这件事就是为了自己开心,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结果因为对“考试”产生了厌恶,最终放弃了学习,这实在有点可惜。
现在估计大部分人已经不参加学校的考试了,不妨趁这个机会给学习赋予一些更重大的意义。
比如“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让自己重新活一遍”。
思:之前的我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以,工作后我就躺下了。因为再也不用考试了。
留言05
大俊:我也激励过自己,但总是急于求成,倒是自己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就觉得努力的方向不对,然后就放弃了。有没有一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呢?
李笑来
你不妨参考一下我背单词时候的方法。
如果我当初只是盯着背完这两万个单词,估计也像你一样早早就放弃了。为了能够让自己背下来,我给它赋予了一个重大的意义:
一个单词50块。
这个看起来“很俗”的意义,确实很让人有动力,毕竟你背下来100个单词就是5000块钱啊!
你也可以试试,把未来做成某件事情给你带来的回报“均摊”到每天的任务上。
每向前进一步,都让自己“切实”地体会到成长的快感。即便这种快感是你设计出来的,它也比你苦哈哈地想着要坚持强很多。
思:我和这个读者一样,一模一样的心理啊!!
昨天,我请儿子想一想,他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儿子说最想做的是玩。那我说,为了玩你必须怎样做呢?
反思,我问儿子的目标太大了。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知道人生的目标呢?我这么大的人了还在纠缠中呢。所以今天,我应该问他今年的目标,或者寒假的目标。应该把“目标”也换了,问他下面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要能做成这件事,现在应该怎么做。比如说,儿子最想做的是玩游戏。要得到允许玩游戏,现在应该怎么做呢?之前爸爸给他定的目标是没门功课考到多少分就可以去做,那他就要定目标今年要达到那个分数。那要达到这个分数平时该如何做呢?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多练习作文。数学题目要细心,实在不行就多练。
这也是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赋予重大的意义,而不是说为了考试去学习。让他每次思想开小差或者不认真的时候就想想,认真做事的好处,不认真做事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