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2004年出版,作者是姜戎,故事讲述了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在今天看来,我们也可以从大自然的另外一个视角来解读《狼图腾》。
那是一个盛行打狼的年代,民间流行着一个京剧唱段,“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就有一些人认为,狼是草原人的天敌,它给人造成了太多祸害,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要把狼消灭。
尽管草原上当地的老人说“狼是草原的守护神,你们打了会遭到天谴的”,但有志有为的年轻人只会把这么充满迷信色彩的话当成笑话,他们开始用大运动的方式打狼,一直打到都没有狼了,就开始挖狼窝,把刚刚出生的小狼崽也消灭。他们以为这样做了就会赢得大胜利大成功,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出他们所料。
首先,狼被消灭以后,草原上发生了兔灾。兔子繁殖速度非常快,当兔子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它们一方面和羊抢草吃,更要命的是,兔子窝非常隐秘,牧羊人牵着马或者骑着马经过的时候,马不小心踩到兔子窝,就会陷进去骨折。骨折的马就没用了,只能杀掉。
其次是獭灾。没有了狼,旱獭的数量也以几何级数增加。和兔子窝不同,旱獭的洞是隧道式的,它把大量的草弄到洞里过冬保暖,这样一来,天一冷,大量的蚊子就钻进了旱獭的洞里。显然,蚊子的数量也是几何级数增长的,多一只蚊子,来年就会多许许多多的蚊子,所以,在兔灾、獭灾之后,就是蚊灾。马身上镶盖了一层毯子式的蚊子,很多马的血被吸干,倒下了。
兔灾、獭灾、蚊灾还都只是灾难的序曲。
过去,牧羊人白天出去放羊,需要骑着马拿着套马杆时时刻刻巡视提防狼,累了一天回家就倒头大睡,而草原上的妇女则几乎一晚上不睡觉地看着羊圈,防止狼吃羊——这种生活方式无意中抑制了草原人口的增长。但狼没有了之后,牧羊人白天躺在草地上睡大觉就够了,妇女们晚上也不用看着羊圈了,于是在短短几年内,草原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增加导致畜牧业不足以养活当地人,他们就开始用农业的方式——以较少的土地面积来养活更多的人。但是,草原上纬度高,土层薄,冬天风很大,土地很快沙化,草原人只好继续开荒,以至于后来草原上像长了牛皮癣似的沙地越来越多。这时候,他们才明白老人说的那句话:狼是草原的守护神。
故事到此差不多结束,我们所看到的人类失去的不仅是草原不仅是狼,真正失去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
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在大自然运行的自然规律法则中,人类本身也许只是大自然中千千万万生物构成的食物链的一环,人类忽略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想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者,干预了大自然的算法和规则,努力去找解决方案时,恰恰给出的方法是局部有效,整体无效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里的天,是天算、天道的意思,是世事背后那双无形的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逻辑,我们需要意识到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我们正视这种意识而不陷入一种谬误中。
当然,我们不是在提倡人类就可以因此便放弃努力,不再去做任何争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当然我们也会自然的受限于自身所限,当我们理解道法自然,永无止境,我们就能更好的去接受每一件事物的天性与本质,去顺应自然的欲求,从而系统地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