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第一章节、第一句话,往往是对此书的内容做一个总体性的铺垫,对于《论语》来说,也是如此。
为何这样说?在首篇《论语•学而第一》中就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那就是快乐,学习令我们终生快乐!不信你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句话不离一个“乐”,为何而快乐?下面我们分解来看看。
01学习的快乐:刻意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到了一种知识,然后时常练习令自己进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小时候我们的快乐很简单,叫一声“爸妈”,看到他们的笑容,就是小小孩童的快乐,这种快乐正是幼儿学习说话而带来的。
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招牌,陌生的文字在爸妈的讲解中,渐渐学会了辨认、理解和阅读,这就是文字带给我们最开始的快乐。
一项技能随着练习而变得熟练,当它融入了生活,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习惯。
一个人的人生,因为一项好习惯而改变,这岂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快乐如何持续,刻意练习+终身成长=我很快乐!
02友谊的快乐:真心之交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我远方的朋友相会,我们相谈胜欢,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小时候的玩伴,你还能联系到几个?上学时的闺蜜、哥们,还有多少能经常聚一聚?工作后的同事,能否在工作之外走进你的生活?
真心的朋友,越来越少。有时是因为距离,有些是因为时间,还有多少是随着双方工作和生活的变化而形同陌路。
如果搬了家、换了工作、转了行业,过去的朋友还是否是现在的朋友?
当远方的朋友们,与我来相会,我们牵起手,聊天、吃饭、逛个街,简直不要太开心!
即使相聚的时光很短暂,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人生需要的朋友不多,有几个就好。
03宽容的快乐:淡然一笑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因为不了解我而产生误会,我也不会因此生气,而是谅解他们,这不就是君子的宽容之道吗?
世界上哪有完全理解我们的另一个人?我们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而这感受也是独特的。
你不理解我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也未必理解你。
将心比心,假如我误会了你,你一定会生气,而我是希望你能谅解的,所以我也该谅解误会我的人。
除此之外,我谅解了那些误会我的人,代表着这些事已经过去了,而不是一直将我困在一种愤怒的情绪中。
宽容之道,不必在意一时的误会,解释清楚,让理性做决定,别让情绪冲昏了头脑。
写在最后
人因自身的成长而快乐,与真心朋友相聚而欢悦,因自己品性高洁、宽容待人而微笑。
这些快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代表着接下来《论语》中的每一句,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论语•学而第一》中有16句,我准备先做好这个系列,表达一些个人的理解,也是我成长的记录。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论语》产生了兴趣,或者正在看《论语》,就帮我点个“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