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磊少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但在这其中最有趣的还是儒墨之争。
儒家和墨家属于两个不同的流派,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墨子是第一个公开批判儒家的人。墨家,也是孔子和儒家第一个公开的反对派。为什么说是第一个?因为庄子和韩非,也就是到家和法家都在墨子之后,唯一不能确定的是老子,但在老子的相关资料记载中,他从未与儒家发生过正面冲突,因此我们这里说公开批斗孔子和儒家的,墨子和墨家算第一个。
墨家对于儒家的批判可以说是非常的犀利了。针尖对麦芒,得理不饶人。
这里说句公道话,《论语》这本书还是很忠于历史史实的,不管是别人对于儒家好的坏的评价都有记载,但《墨子》里面有关于儒墨的辩论赛,从来都是他们赢,儒家输。
不过从《墨子》记录的儒墨之争里面,有些小片段还挺有趣的。
有一次公孟子(曾子的学生)和墨子辩论。公孟子说,一个君子,就应该像钟一样,你敲它的时候,它就响。你不敲它,它就不响。君子也是,你问他就说,你不问,他就不说。然后墨子说,对啊,现在没人敲你,你怎么说话了呢?我并没有问你话啊。言下之意,你不是君子,你们儒家也是自相矛盾。
嗯,这一局,墨家队加10分。
还有一次,子夏(孔子的学生)和墨子辩论。子夏说,君子之间也有争斗嘛?墨子说,没有。子夏接过话茬,猪狗之间尚有争斗,人与人之间怎么会没有呢?墨子回复到,你们啊,可以说是非常可悲了。说起话来总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动不动就提商汤王,周文王,可做事真是猪狗不如呢。可悲啊可悲。
这个逻辑没毛病。墨家又赢了,墨家队再加10分。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和墨家真是水火不相容。那么我们不仅会问了,他们何来的这么大冲突和矛盾呢?
我们先来看他们之间的几点不同,或许可以得到这个答案。
首先,时代不同。
墨子名翟,字不详。据清末经济学家孙诒让《墨子间诂》考证,墨子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也就是说,墨子比孔子小了八十多岁。孔子去世后,墨子才出生。孔子去世,春秋时代就结束了。墨子出生,战国时代就开始了。
而春秋战国的国况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相同的事,天下无道,没有公平和正义。不同的是,战国时代更加动荡,民不聊生,政治黑暗。春秋时代则相对比较安稳。所以说孔子儒家的文化都相对柔一些,虽然也有建议,但都比较委婉含蓄。而墨家则是态度十分强硬,“非攻,非儒”。
其次,立场不同。
孔子代表的是贵族,甚至是统治阶级的立场。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过,孔子的为官之道就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想统治阶级之所想,急统治阶级之所急。替君主出谋划策,构想政治蓝图。
但墨子代表的则是庶民,劳动人民的立场。墨子更多的时候都在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去争取权利。想农民之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人民服务。为此墨子还提出了四大理论。第一是伦理,即兼爱。第二是政治,尚贤,尚同,非攻。第三是经济,节用,节葬,非乐。第四是宗教,天志,明鬼,非命。
最后,代表不同。
孔子是上层的代表,墨子就是下层的代表。这里的上层和下层都属于“士“。混得好的,可以成为上士,升为大夫。混得差的,也就只能当下士,再混得差一点,就是庶民。
分化的不同,分工也就不同。文士主要参与政治,武士就是参与军事。而孔子和墨子都是自由职业者,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依附某一个固定的权贵,而是在这中间来回游走。而在古代,这类人里面,文的就叫”儒“,武的就叫”侠“。所以孔子是儒的代表,墨子是侠的代表。
孔子和墨子,就是儒和侠的引路人。孔子为儒指引的道路,读书做官。而且最好是学有余做官,仕有余读书。但墨子为侠指引的道路则是自食其力,急时行侠仗义。历史证明,孔子的路就是阳光道也是独木桥。而墨子的路却总走不通。
不过儒家和墨家虽然有各种大不同,但在一点还是相同的,就是都有理想和追求,也有原则和底线。换句话说,儒家的儒也好,墨家的侠也罢,都有正义,有操守,也都超越了自己的职业和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