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17民族本 李慧玲
摘 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次实践内容为给福利院老人们和孩子们送去快乐和温暖。
关键词:陪伴、聆听、手工、教育。
一、实践目的
1、了解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福利院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潜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实践单位介绍
江口福利院,主要收养了一些老人、孤儿等,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忙。其中儿童年龄段分别为:0-2岁,8-17岁,3-7岁,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实践资料与个人体会
这是一次由江口团县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这次志愿活动的都是当地暑假回家的大学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关于福利院的志愿活动,我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福利院,我们第一次进去,由于孩子们被组织去看电影了,我们十几个人便简单开了次会,第二天再来。
我们第二天来到福利院,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很活泼的,院里大厅有他们每个人的照片与身世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找一个孩子与他们谈心,交朋友。我接触的是比较小的孩子,8岁。
在十五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一点也不怕生,热情的和我们交谈,喊“哥哥”“姐姐”和我们快乐的做游戏,屋子里都是满满的欢笑声。他们需要引起别人的关注,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首先要的是公平,当遇到不公平的偏袒时,往往会哭起来。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
孤独与梦想
第一次见面我们都希望能记住彼此,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名字,然后问了他们的名字,有一个简单的称呼。他们喜欢拍照,喜欢一起动手做东西,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状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实践结束的时候,我们以一封信作为结尾,我们给孩子写一封信,并留了一张彼此的照片。这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浅的社会实践。虽然我们创造的社会效益难以用用金钱来衡量,但其对我们的影响和锻炼是难以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