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衰公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一个好学?”孔子回答到:“有一个颜回的好学,从不将愤怒转移给他人,不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不幸的是他很短命早死了,现在他去世之后,我再也没听到好学的了。”
此篇与公治长篇最后一则对比看时意趣颇深,孔子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而未有如丘好学者,所以这篇的鲁哀公似乎带点质疑的询问,孔子你既然自诩这么好学,那么你弟子们里还有和你一样好学的?
孔子也不慌不忙的说,有一个颜回也好学啊,可惜他早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好学的人啦,真是天妒英才啊。
孔子这句话刚好圆了自己前面讲的那句似乎看起来“狂妄”的自诩之言。可见孔子是多么口舌敏捷啊。
与其说孔子狂妄,不如认真一下体会他对一个人好学的定义。一个人想着每天不断汲取新知识,读大量的书,听不同的课,这样还算不上真正的好学。要做到像颜回一样,在自己受到挫折或失败而感到愤怒的时候,不将自己的愤怒归罪于外界因素,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改善。犯过一次的错误便牢牢刻在心里,从而谨慎细微绝对不犯第二次。颜回这样的自励精进之道,正是一个真正的好学者之道,从个人修身出发,一切学问皆是为了自我的不断磨练。
颜回是个内向的人,他执著于自我修养的提高,所以孔子都觉得不如他贤。
“不迁怒不贰过”这一项对于一个普通人非常之难,但是也不失可以作为自我要求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