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一个半小时看完了采铜老师《深度学习的艺术》,让我对学习这件事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从小时候开始,不管是长辈还是老师,都给我们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感觉“学习”这件事,似乎人人天生就会,还需要再去研究它吗?
如果你还没有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说明你还处于低效学习状态。
李笑来老师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可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它的本意是,我们应该花足量的时间去研究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然后再去进行学习。这句话中的三个“学习”含义是各不相同的。
很多人现在都在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学习充电,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至少比那些现在已经停止学习的人要强很多倍,但你在只顾着向前冲的时候,你真的仔细反思过自己的学习方式了吗?
我们总是感叹于各个知识大神,他们似乎总是过目不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顺手拈来,这一方面取决于他们渊博的学识,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经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无效重复,而不会思考,那我估计你看了一千遍也是然并卵。
学习这个事真的非常重要,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的能力就是我们增强认知的有力武器,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比别人成长得更快。
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采铜老师这本书里给我们提出的关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总结起来,就八个字:提问,解码,操练,融合。
一、提问
是否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之间的效果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没有目的的探索,都是在浪费时间,就像没有灯塔指引的大海航行。
给大家看一张图,(认真看30秒,并尽量多的记忆图片中的信息)
|
|
|
|
好,我现在问大家,刚才那张图片里中间的柱子下面有多少条黑色的竖形条纹呢?不许回看哈
我想你99.9%都回答不全,除非你是最强大脑,那可以另当别论。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不知道我要问你什么,所以你在看图片的时候,就算给你10个小时仔细研究,最后我随便问你一个问题(比如右边那辆车的车牌号是多少),你也不一定能够回答正确。
但如果我提前给你提出问题说:“我们看一下这图片中间柱子下方有多少条黑色竖形条纹,好,开始”。
我相信给你一分钟,你就可以很快记住而且可以准确的回答出来,那是因为你的注意力更加聚焦了,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我们带着问题学的重要性。
在看一本书之前,我们首先想想,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它能给我什么?我希望从中学到什么?从目录上看,它有哪些新的观点和我之前的认知不一样?
当你先想好几个你重点关注的问题之后,你就可以开始了,从问题出发,你会很快在众多的文字中迅速定位到你所想要的内容,这样学习起来的效率,比你从头到尾一页一页读要高出很多倍,你学完之后,你的问题解决了没?
如果解决了,那恭喜你,你的认知系统又得到了更新和升级。
如果没有,那还存在哪些疑惑,还有什么书讲到了这方面的问题,然后再去找相关的书籍来进行补充,不管怎样,有目的之后,你会更加高效。
二、解码
很多知识都是通过一定的类比或包装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其表面去学习,而没有去挖掘它的背后的规律和本质,我们的思维水平也得不太大的提高。
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如果你在做一道题的时候,可以看到它背后用到的各种公式和定理,以及解答它的常用方法,那么当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你都能够很快地找到答案。
但如果你只是采取题海战术,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很少去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来解答,那只需要把这道题的相关条件稍微变动一下,你可能就不知所措了。
这里再来举一个例子
来看一个“会发声的小黄鸭”玩具,在小孩、家长和工程师眼中所呈现的不同认知。
小孩看到小黄鸭,关注的是小黄鸭会发出什么声音、它说的是什么内容;
家长看到小黄鸭,关注的是小黄鸭值多少钱、对孩子的智力有没有好处、性价比如何;
玩具工程师看到小黄鸭,关注的是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电路是怎么设计的。
所以,我们想要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就要从小孩的视角转变成工程师的视角,去发现这个里面内在的东西和结构,加入自己的观点并重构出来,这才是最本质、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操练
这其实就是在说实践的重要性,我们所学所知,根本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适应更多的变化,在多种环境下处于优势地位。
我们想一想,从小到大,为什么我们玩一个游戏很容易就可以上手,而且还可以精通成为高手。
因为在于我们大量的操练。
这里的操练不是盲目的瞎玩。我们不可能在打一个游戏之前去大量思考这个游戏该如何去玩、怎样才能更好的通关等等,往往直接开始,刚开始经常失败,但随着自己不断的试错,我们就知道了这个游戏中的一些核心技能和通关秘籍,最后可以不丢一条命的玩完整个关卡,干掉最终的大Boss。
游戏它之所以有吸引力,而且让我们容易掌握,可以通过短时间的练习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因为它游戏本身就有一套很好的体系,就是:
明确的目标:干掉Boss,通关成功;
及时反馈:如果进步了可以得到经验值,然后升级,感受到成就感;
多变的场景:因为游戏中多变的场景,让我们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持续兴奋。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在“做中学”,用行动来检验学习成果,才能让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最后达到升级。
这里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要有意识地操练。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就要树立行动的意识,我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这些新知识在我今后的某个场合可以用得上,然后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去实践。比较你学习了一些演讲的技巧,那在接下来的公众讲话中,你就要刻意地去练习;
二是要讲究操练的方法。操练不当,也会事倍功半,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或向别人请教,才能让自己真正取得实效。
四、融合
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决不是单边的吸收过程,而且是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一个与我们本身的认知体系碰撞的过程。
罗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中也提到了“缝接”这个词,其实就是“融合”的过程。
我们本身所已经掌握的知识,它在我们大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面对每天众多的信息,如果我们只是看过,那过不了几天也许你就什么也记不得了。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那些有用的、和我们原有认知不一样的信息,及时去像“缝衣服”一样,把它们一点一点地“缝”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完成系统的更新和升级。
这就是一个“知识互动”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是有用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像罗胖也介绍了他的学习方法,他每天都会要求自己阅读5篇高质量的文章,而且都要写出一定的心得和感悟,有时哪怕是一句话、几个字,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融合的过程。
只有你坚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习惯,通过不断的点滴积累,你的认知系统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改变。
老规矩,最后总结一下。
高效学习需要关注四个过程:
1、提问。带着问题去学,会让你更加专注和聚焦,收获更大。
2、解码。学会探索和剖析知识背后的本质,掌握底层规律才可以举一反三。
3、操练。不仅学,还要用,在做中学,不断试错迭代,才能更快升级。
4、融合。学习是一个知识互动的过程,及时让原有认知与新的信息进行对接,从而更新我们的思维系统。
(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