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其实开启日更,我并没有想好自己每天要写什么东西,但肯定是不想把日更当成流水账式的日记。
我一直倾向于,文字公开表达出来,就是要承载一定价值的。或许是引人一笑,或许是引人深思,或许是干货分享,总好过毫无意义。
所以我今后的日更,可能就是写给自己的一些思路,一些素材积累,甚至偏向于“意识流”也说不定。
————假装分割线————
【正文】
在开始学习之前做了DISC行为偏好测试,结果很符合我对自己的认知,但是不符合我对自己的预期(或者说自己的目标)。
DISC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四种行为风格,没有好坏优劣,只是特点不同。
1.D,dominance,支配型,关注事情比较快,目标明确,注重结果;
2.I,influence,影响型,关注人比较快,善于调动氛围,风趣幽默;
3.S,steadiness,(稳健型)属于支持型,关注人比较慢,乐于配合,善于倾听;
4.C,compliance,谨慎型,关注事比较慢,思维严谨,追求卓越。
我今天听完课才发现,每个人的DISC都是可以调整改变的。
仔细想一下可能会觉得,这不废话吗,谁会一辈子一成不变呀,行事风格肯定会随着个人阅历成长或所处情境而有所改变。但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此。
有太多的东西都是“我知道”,“不就是这样吗”,其实在从外界接收到这些内容之前,我们还真的未必“知道”。究竟什么东西才能算是我们“知道”的?
李海峰老师在课里也讲到了,和猫叔讲过的有些类似:记得住、说得出、写得出、做得到,才算是你的。
最近在看《奇葩说》(第六季),总在想如果自己拿到这个辩题,应该从哪些角度切入呢?在看完一辩二辩之后,在想,三辩还有哪些可以切入的角度或者可以论述的点呢?每次都有惊喜。
其实他们煽情也好、逗乐也好、引经据典也好,大部分的梗或者知识我们都是了解过的,但人家就是能说的那么精彩,让人忍不住落泪、捧腹、鼓掌。这样一对比,我实在是羞于说自己也“知道”那些东西。
前两天剽悍行动营的DDmaster辩论赛我也有幸参加了预决赛(然后就被淘汰了,哈哈)。抛开辩论中的一些技巧性的成分不谈,论点的挖掘、剖析,论据的搜集、准备,真的是很锻炼人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匮乏。
我一直都觉得“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一句毒鸡汤,因为我们“知道”的,可能真的没有自己想象得多。这个“知道”可能只是简单的“记住”,所以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践行】。说得出、写得出、做得到,都是【践行】。
剽悍行动营第17期结营仪式上,猫叔给老铁们写了封信,最后一句话是:“大部分人很懒,你要做非常努力的少数人。”
希望我们都是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