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考,在大学的时候没有感知。如今因为做了老师,反倒清楚。
课堂上给学生们谈起当年高考时,一切仍是历历在目。
虽然不乏有回忆自行修改的成分在,但提起当年遗憾,直接在讲台上就红了眼眶。
刷题到深夜,困得不行,就塞着耳机,怕自己睡着,放得全是Linkin Park 和Westlife。
操场上遛弯儿跑步,放松紧张,还不敢跑太久。
周末休息,还上一秒谈笑风生的,下一秒就哗哗泪如雨下,把自己都吓到了。
……
最后,果真还是太紧张了。
再加上高考前两天还发烧,更是从心理上到生理上都给自己释放了一种“这次可能要完”的暗示。
第二场的时候,本来是最得意的数学,但做到立体几何那一题的时候,却崩了。
第一遍没有做出来,感觉少了个什么东西,所以就放下来,把后面的题做完了回来看这道题。
然后就把后面所有的时间全部耗在这道题上了,因为清楚地知道,这题不难,才只是一个立体几何。
但越是告诉自己不难,越是说要冷静,手就抖得越厉害。
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说,你一定是少看了一个条件,要不然不可能成立的,所以就拿着笔点着题目中的字,一个一个地仔细地点过去,还是不对。
点到最后自己都快魔怔了,仍旧没看出来问题在哪儿。
抬头一看表,没时间了,才意识到前面的还没检查,差点儿就直接哭出来了。
……
走出考场的时候就想,十几分啊,得差一两千的名次吧。
这一题再加上前面没检查可能出的错误
……
不敢想了,真得完蛋了。
而到后面,不管是文综还是英语,全程手都是抖的。
尤其是英语考试,英语试卷发下来,手就开始抖,因为这也是强项科目,怕又栽了。
这颤抖一直持续到高考彻底结束,变成一种无法被安慰的忧伤。
直到攒好勇气估分的时候,才开始直视那场考试,看到那一道立体几何的时候,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就是那个等于的条件,看错了,没有跟图对上。
唉……
无数次怀疑自己,当时考场上那么逼着自己冷静,说绝对是看错条件了,可就是完全没发现。
怎么就能那么紧张呢,大脑都当机到这种程度。
后面想过复读,但是当时想着要复读我就要直接降级到高二,转成理科。
才不管什么学校文科好,学文科可能获胜几率高一点儿这种事情了;也不管什么理科太难,学校理科也不好的情况了。
就学自己想学的,重新开始,那样不管最终考成什么样,都是自己从心底做的选择,也不会有一丝抱怨。
但后来想了很多,还是没有去复读。
一个是,感觉自己的家庭耗不起。一个是,经过这次考试,知道了自己的承压能力在关键时刻可能掉链子,复读的话,那种随时随刻无处不在的压力怕是承受不了。
当然直到大学也没有给自己重新选择的机会,始终没有勇气转到理科,也早早就决定不考研了,偶尔遗憾,但也不是太深,因为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最深的遗憾,几乎全在高中。
高考完清楚了一件事情,于我来说,这四张卷子最好的成绩,也就顶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二十几分。
清楚地知道自己文科上的实力确实是到顶了,语文都算是发挥最好的一次了。文综最后考那么差,对完答案后觉得崩溃,但再好也好不了多少。而本该有自信的科目,都因为状态不好失了分。
所以,从此以往,也就给自己了一个默认:但凡文科,只能凑合;但凡大考,必定失手。
这也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有那种要转行的想法的缘故;这也是每次遇上大型考试,总出现要崩盘的预期。
但,有谁会希望一直被墨菲定律困着呢。
年少时的遗憾一直空着,如果去弥补遗憾,却怕承受不了这中间所必须付出的辛苦,和完全无法预知的结果。。
况且评估一下目前状况,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去弥补这个遗憾。
那就只能暂时先遗憾着了。
过去有许多遗憾,不怕,还有当下,还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