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知名摄影师鹿道森在微博上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身亡。遗书中,他回顾自己25年的人生,就像是一部现实版的“不被爱的人的短暂一生”。留守儿童、校园霸凌,缺少爱的成长环境,长期的无助与绝望,让他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心灵的痛苦。
在他的遗书中,我留意到有这样一段话:
“想起19年在南京捡到的流浪猫,自己全身上下也没有几百块钱,带着它去检查花了好多钱,最后却还是太虚弱离开了。只是现在想起来,要是我多有点钱,当天晚上就去带它去检查。或许它也就不会那么早去世,要是我多有点钱,可能也就能够让它好起来呢?医院医生也说,可能是太小了病快快的猫妈妈觉得养不活就遗弃了,我时常也觉得,大概我们的命运也没什么不同吧,现在想起还是会觉得心痛,可能你还是不太适合在这个星球生活吧。”
这段话,或许就是他的人生写照。这段话,也是他也曾想要拉自己一把的痕迹。
有位读者说,她有个特点,就是很喜欢收养街上的流浪狗,她看到了又病又脏的流浪狗,就会就把它们抱起来送到宠物医院去治疗。但是,宠物医生对这些流浪狗往往也是无力回天,因为病得太重了,来得太晚了,所以它们的命运就是死亡。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很强的动力驱使她去收养流浪狗。她为了让病危的流浪狗得到救治,甚至还刷爆过信用卡,她的朋友都觉得难以理解,宠物医生也只当她是个有钱的爱心人士。
又脏又病的流浪狗,是她内心的自我意象,她想通过对流浪狗的关心、照顾,来治疗自己早年被忽视、遗弃的创伤。因为她内心一直在试图修复和表达早年的创伤:我得到的照顾不周,我要死了,我活不下来。
情感的遗弃和忽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隐形创伤。
这位读者说,她不到2岁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因为弟弟出生了。直到8岁,她才回到父母身边。因为中间有好几年的时间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这就影响到她和父母的依恋关系。
虽然在意识层面上,大家会说父母都要上班,没办法兼顾两个孩子,而且她也要准备上幼儿园了,爷爷奶奶更方便接送等等。但是,她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难过,因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年幼的她,就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爸爸妈妈要弟弟不要自己。
所以从小到大她都很自卑,她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底气的人。没有什么底气?没有父母爱自己的底气。这种自卑感是刻在骨子里的。因为对年幼的她来说,她经历的事实就是爸爸妈妈抛弃了她。当她再次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外人,没办法融入到家庭生活中。所以她从小看到又脏又病的流浪狗,她就忍不住去抱它、救它。
其实,她想救的是她自己。
能够被至亲至爱的人所爱着,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底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关系,他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就会过得更艰难,也会更容易地放弃自己。
在很多青少年危机干预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没有被关系滋养的孩子,他可能会因为一点小的挫折,就感到绝望甚至是放弃生命。
我想起曾做过的一起危机干预。
有位高中女生,因为和同学闹别扭而情绪低落,最近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哭泣,她坦言曾有过自伤的行为。我在和她访谈的过程中发现,重点不在于和同学闹别扭,而是闹别扭之后同学不理她,她因此很痛苦。
我向她了解过去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她说,前段时间和妈妈吵架了,妈妈也是不理她,虽然和妈妈吵架的时候闹得很凶,但是她也在事后主动和妈妈道歉,想缓和关系。可是,她的妈妈却不怎么搭理她,这让她手足无措。
我问她是因为什么事情和妈妈发生争吵。她说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限制她每周只能有2个小时的时间使用手机。因为她是在学校住宿,学校不能使用手机。一周好不容易回去一次,有时候要用手机查资料,要跟朋友联系,有时还想放松一下玩玩游戏,两个小时根本就不够用。她觉得不合理,她知道自己不是沉迷手机的人,想和妈妈商量增加使用手机的时间。她觉得妈妈不理解她的感受,最后母女俩就为此吵了起来。
但是,妈妈非常强势,如果女儿不听话,妈妈就开始使用冷暴力,忽视女儿,不回应女儿。她一方面想要对抗以争取权利,一方面又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后,会被妈妈忽视和抛弃。所以,她在和同学的关系中,也陷入了同样的模式,如果对方不再回应她的时候,她就陷入了深深的被抛弃的恐惧之中。
当生活中一再出现挫折性事件的时候,她就陷入了非常痛苦绝望的状态。可以牵挂的关系没有了,就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所以她想到要去自杀。
关系给她带来了创伤,所以我在对她进行危机干预的时候,就把关系变成药,变成她的内在资源。
我问她妈妈有些什么强势的表现。她说妈妈会不经她同意进她房间,会随意翻看她的东西。但是对弟弟就不会这样,她觉得妈妈重男轻女,很偏心。
我又问她:“妈妈是一直这样吗?或者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不经你同意就随便进你房间,翻看你的东西?”她思考了一下,说是在初中的时候。
我:你上初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时候我早恋了。所以妈妈就限制我外出的时间,然后经常突然进我放假,翻看我的东西。
我:那你觉得妈妈为什么这个时候会进你的房间翻看你的东西呢?
她:我知道她在担心我。
我:担心你什么呢?
她:可能怕我做出让自己一辈子后悔的事吧。
我:那妈妈对弟弟也是这样吗?弟弟也会觉得妈妈强势吗?
她:没有,她知道弟弟在学校里有女孩子喜欢他,是弟弟主动说的,但妈妈听了后却什么也没说。
我:看起来,你妈确实有点偏心,她只担心你,居然一点都不担心弟弟。
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原来还挂着眼泪的她没忍住就笑了出来。我知道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我仍然要发掘她更多的内在资源。
我继续问她:那你和妈妈吵架了,爸爸有说什么吗?
她:爸爸说妈妈都30几岁了,几十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改不了了,他叫我要适应。
我:看来你爸爸在适应妈妈强势的这件事上,他很有经验呀。
她又忍不住地笑了出来。她会发现,原来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妈妈对爸爸也是这样的态度。此时她知道,妈妈不是在针对她,虽然她内在依恋的部分仍然很脆弱,仍然很有可能在相似的事情上出现情绪低落。但她有了更多的视觉来理解她和妈妈的关系,妈妈是在意她的,只是妈妈用错了方式,而这个方式给她带来了被忽视和抛弃的创伤,也给她的人际关系带来了阻碍。
说这个案例,是希望父母们看到,我们对孩子的情感,是牵系孩子的未来,是孩子活在这个世界的底气。
所以,请你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吧!还不晚!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什么样的孩子敢成功》《把生命活给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