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两种属性,除了自然属性,更重要的就是社会属性。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人。
两人相从,三人为众。两三个人就能建立一种社会关系,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只要形成联系。
我们不奢望成为万人迷,众人追捧;也不指望像软妹币那样人人青睐。但是受善待,受人喜欢是大家通常比较期待的人际关系。
那么怎么能让自己拥有这样的吸引力呢?
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会让我们跟一些陌生人产生联系。
比如,向陌生人问路。除了礼貌之外,还要对耽搁别人时间之外含有歉意的询问,更容易得到更具体的帮助。上次去虹口艺术幼儿园培训学习,下了地铁,搞不清方向到底该往东还是往西,附近也没有看到协管。正好这时候有人走过,一位看起来有点严肃的上海阿姨。赶紧求助:“阿姨,不好意思,耽误你一下。我要去虹口艺术幼儿园,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原本还看着严肃的阿姨立刻热心地开启导航模式,不光指明方向,还告诉我到底几个路口拐弯就到唐山路了。指路明灯啊,让我一下子就清楚前方该怎么走,大约多久就能到达目的地。对于阿姨热心的帮助,当然需要赶紧道谢:“太谢谢阿姨了,说得这么仔细,这下我可以很快找到那里了。”阿姨对自己帮到我也很满意,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
礼貌不要只流于形式,向人求助要有打扰耽搁别人的意识,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求助,更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帮助。求助和施助双方都能心情愉悦。
道谢时,加上道谢的具体原因,会让施助者深刻感受到感谢的诚意。就像我们夸一个人,夸到具体事具体行为上。
除了跟陌生人之间的偶尔联系,我们生活中有更多的熟人,比如同学,朋友,同事。
之前曾经感叹过:走着走着,曾经那么密切的我们,也散了,有些人甚至再也看不到了。
为什么会走着走着就散了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缺少维系。
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填保险单,经常去经营。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叫《经营爱情》,谈的是夫妻关系中沟通的重要性。朋友关系同样需要经营,需要沟通。沟通就代表着经常建立联系,而非束之高阁。
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最先想到的求助对象往往都是朋友,跟我们所遇到问题领域相关的朋友。比如,要开课,没有好的方向,询问同专业的同学,会给你提供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想买电脑,或者电脑出问题了,那个很擅长修理的电脑的朋友就是最佳求助对象。
有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助,前提是你需要经营,否则从不联系的你,突然打扰人家是很突兀的。过节时,单发的短信,过生日时一份自制贺卡,或者知道对方孩子读幼儿园了,送上一份益智玩具或者图书,你的心意和情意在这些经营中烙在了朋友的心里。当然,我们维系友情,维系关系,并不是为了得到帮助。而是为了最初情意建立的那种美好,只是这些美好关系的维系有一天能够惠及到我们自己身上。这种惠及是相互的。
跟一个同在上海的朋友原先关系很不错,不过后来刚好一段时间工作很忙,接连着就是放假,然后跟朋友好长时间没见。上次刚好需要一位高中老师的联系方式,首先向她求助。这时候才发觉有一段时间没联系了,想起曾经要好的时光,曾经受到的帮助。赶紧跟朋友约好周末见面的事,顺便给她们家宝宝带上一份玩具。一段关系又重新恢复热度。不由庆幸还好时光走得不太远,还好依然来得及。
我受到了来自朋友们的帮助,也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去帮助别人。不要为别人向你求助而觉得麻烦。当你能被别人依靠的时候,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朋友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价值就在于我们是互相的朋友,有来有往,共同经营,共同分享。
好的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即便是短暂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获得的好,都来自于自己释放的好。
拥有吸引力也无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