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27

三哥支援2348

三哥在青年突击队的表现,引起了大队、公社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70年被选派去参加三线建设,成为华容县支援三线建设民兵团的一员,到岳阳支援长岭炼油厂的筹建。

一个大队只有一个,整个公社也只派出了二、三个。

当时长岭炼油厂属于备战项目,编号为2348,实行军管。

去的人不仅要表现优秀还要政审过关,三哥有幸被选中,大家都为他高兴。

那时时兴“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许多人认为三哥去支援军队建设,跟当兵是一样的,还有的认为三哥会留在工厂当工人,吃国家粮。

记得三哥要动身的那几天,来家里祝贺的有大队干部,左右邻舍,亲朋戚友,妈妈白天脸上笑开了花迎了这个,送那个,晚上独自一人流着泪为三哥准备行李。

当年三哥还不到16岁,县城华容都没去过,公社渔口只领奖去过二回,现在要去岳阳这么远的地方,妈妈不放心,“儿行千里,母担忧”。

三哥去了不久就回信了,在大队教书的小叔拿着信念给爸爸妈妈听,记得三哥在信中写道:

“当天,我们坐汽车到了岳阳,又坐火车来到了工厂。岳阳是个好大的城市,到处是楼房,我觉得好新奇,好高兴,这里工人师傅对我们很好 ....”,

小叔走后,妈妈拿出信来,要我再念给她听,当年我还只读小学二年级,很多字都不认得,尽管念得结结巴巴,妈妈还是很专注的听着。

边听边问:“在哪里吃的中饭,几个人住呀?”

“不知道,好多字老师没教”我停下来回答。

“刚才,老满不是念给你听了,没有写这个,公家的人不会挨饿、挨冻的”爸爸在一傍宽妈妈的心。

妈妈从我手中接过信,放到枕头底下,自言自语的说“不晓得他吃得消不”。

“书妹几来信了”小叔举着三哥的来信边说边走到我们家里的晒谷坪。

这时妈妈跟和香姐姐正在做晚饭,爸爸和二哥在菜园里浇水,我在做作业。

听到小叔的喊声,我们都围了过来,听小叔念三哥的来信:

“我分到了3101建设兵团和工人们一道作业,总个工地,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灯火通明,白天黑夜倒班作业,主要从事是油管、油库仪器、仪表的安装,事不累,主要是技术。带我的是一个大姐,40多岁。听说他老公是个军管干部,人很好,没有架子,带了我们干,什么事都抢在前,工人师傅值得我学习。”

小叔走了后,妈妈又要我念一遍,当念到“人很好”妈妈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记得三哥总共来过四封信,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封,后来三哥告诉我,怕妈妈牵挂,一到星期天就给家里写信。

在第三封信中三哥告诉家里,他和一个女孩参加了室内程控设备的安装,每天有汽车接送,和拿着图纸的工程师一起干活。

第四封信是元旦过后来的,三哥说“设备调试结束了,工厂建成投产了,他的任务完成了,就快要回家了”

接到来信后,爸爸有些失望,我和二哥觉得非常可惜,只有妈妈最高兴,每天都要朝三哥回家的小路望几遍,还准备了好多三哥喜欢吃的。

三哥是年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三哥那一身蓝色的工作服,好帅气的样子还留在我脑海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哥是青年突击队 三哥叫李书贵,生于1954年7月9日,虽只读到初中,但知书达礼,文质彬彬,写得一手好字。 当年,...
    木貝阅读 936评论 0 1
  • 妈妈做轮餐 妈妈一一侯元满,益阳人。在其爷爷那一辈跟爸爸一样,也是从益阳迁到华容来的。 妈妈的娘家与我们共一个大队...
    木貝阅读 669评论 0 1
  • 小叔是我的启蒙老师 小叔叫李绍东,生于1941年11月19日,现在退休在家。当过多年的民办老师和付校长、校长,87...
    木貝阅读 728评论 0 0
  • 妈妈体贴儿媳 当年搞生产队,凭工分分口粮,我们兄弟四人,饭量大,每年开春都“接不上新粮”。 母亲为了让我们吃饱,东...
    木貝阅读 818评论 0 0
  • 小叔是导航仪 有人说,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正因为小叔对我的严格教育,使我走上了正板,启蒙为积极进取,让我受益终生...
    木貝阅读 95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