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
《怪诞行为学》P133-134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y)我们以为我们可以理性的判断我们所有物的价值,但实际情况常常事与愿违,只因人类本性中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what)第一种怪癖,是迷恋已经拥有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上往往有我们的付出,会承载我们的记忆,因此觉得难以割舍~也许你也封存着那么一箱不舍丢弃的旧物,当前现实生活中已无用处~
第二种怪癖,是关注失去多于得到,因为出于对损失的恐惧,也许你会害怕快要竞拍到的物品会丢失而出价高于你的预期~
第三种怪癖,是假定别人与我们的视角一致,卖方希望对方看到坐在房间飘窗边喝茶看书的惬意阳光午后,而买方可能看到的是窗子太小通风不好~
(how)那么,如何更理性的评估我们所有物的价值,处理堆砌的旧物呢?
1. 思考一下它承载的记忆是否可以在生活中再次创造,可以就放弃
2. 思考下处理它可以带来什么好处,保留它有什么好处,是不是处理的好处大于保留,是就放弃它
3. 如果准备放弃它,那就直接丢弃、捐赠或者卖了吧,注意正常的市场价格,在过程中关注接收方的需求,不要陷落于自己的情绪和回忆~
4. 如果它的确无可替代,写下它独特的价值,收藏到特定的柜子里吧,但需要保证这个特定柜子的物品数量不得超过一个限值,一旦超过了就按价值排序舍弃那个最低价值的物品吧~
(where)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对自己所有物进行取舍时可以使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有很多觉得很好的课本都没有舍得扔,读研的时候直接搬到了实验室,后来多数的书都放在实验室积灰了,偶尔想找一本书的时候还要翻箱倒柜,十分耗时~
(反思)现在回忆,因为每一本书都认真学过,有自己的笔记,不舍得处理,但实际认真学过的消化的知识已融于自己,可以处理;因为怕卖了想看的时候不好找,但其实再用时翻书效率极低,往往搜索电子课件或者网络效果更好,可以处理;因为直接卖书就跟卖废纸一样便宜不忍心,其实留着占用的空间也是一种浪费,可以处理~你做过笔记的书,你的标注对别人可能毫无意义,而且第二年可能是新版本的教材,所以把你的书当废纸卖是合理的~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3月底之前,把手机和电脑里的照片处理一下~
(行动)
1. 明确一下照片承载的记忆是否可以再创造,可以的话保留50张以内的精彩瞬间~
2. 思考下保留的照片,你还会不会去看?看了会不会觉得很心动?删掉了会对你现在和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如果都不会就删了,如果部分会有影响先移到待删文件夹,过3个月有新照片进来的时候再重新评估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