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播剧《安家》已完结,然而由之引发的有关“原生家庭之痛”的探讨却一直热度不减。
剧中孙俪饰演的房似锦,是一名金牌中介,她干练能干,薪资不菲,却租最廉价的房,吃最便宜的包子豆浆,连条像样的丝巾都舍不得买。她工作极其拼命,撬同事的单、低价租凶宅、为了开单连爬三次28楼……
她活得累、活得委屈、活得战战兢兢。她像躲避猎物追赶的受惊小兽一样,拼命奔跑,不敢稍有喘息。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逐渐了解到她那不堪回首的原生家庭。她一出生就差点被母亲那扔到井里,即便在爷爷的保护下侥幸不死,也要不断承受家庭带给她风霜刀剑。小时候,她要躲避妈妈和姐姐的追打;考上大学却被迫退学;好不容易拼命工作成金牌销售,却还要面对母亲的不断剥削……
在原生家庭不可承受之重下,她的一切不合理行为都有了合理解释。我理解了她为什么说她最怕饿,理解了她为何拼命开单。当我看到她大口大口往嘴里塞包子豆浆时;当看到她手被夹地出血,却要在客户不耐烦的招呼声强颜欢笑时;当看到她为了开单三次爬28楼,累的喘不上气时,我眼眶湿润了。
尘封已久的记忆里走来一个孤独瘦小的身影……
和房似锦一样,我出生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生一个男孩,爸妈要缴巨额罚款。家里被罚光了,爸爸就带着怀孕的妈妈背井离乡,东躲西藏。更过分的是,为了要男孩,在生下三妹后,他们不愿意养,就将出生几天的妹妹送人了。
弟弟终于生下来,爸妈将所有的目光都倾注在他身上,我和妹妹在他们面前成了透明人。
“好吃好玩的紧着弟弟”、“看好弟弟,别让他被人欺负”、“弟弟闯祸了,谁让你不好好管着他”、“弟弟生病,都怪你光顾着玩”……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这些话就像紧箍咒一样套在我和妹妹头上,收敛了我们所有的孩子气,我俩蜷缩在父母的阴影里,渐渐习惯了自卑和胆怯。
弟弟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爸爸担心弟弟没人照顾,想让上三年级的妹妹留级两年到弟弟的班里,这样可以随时照看弟弟。多亏妹妹的班主任朱老师跟爸妈说,妹妹是个学习的好苗子,有能力学习却让孩子留级简直是儿戏,爸妈被老师说地面子上挂不住才勉强同意妹妹继续上三年级。
我高中毕业时,爸爸希望我报考中专,学护理,以便早点出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我不愿意,执意要考大学,僵持不下。最后爸爸说:“一个女孩子,会认字就行了,上那么大学干什么?你非要上,就自己供自己,反正家里没钱给你交学费。”
尽管这样,我和妹妹都卯足劲,一路从小山村考上大学,我还上了研究生,自大学后我俩就再也没从家里拿过一分钱。我俩都深知读书是我们唯一自由的出路。我还记得2007年6月,当我第一次走在北京的街道上,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我内心没有离家的酸楚,只有不停地颤栗。后来我才慢慢明白,那是一种摆脱束缚,重获新生的兴奋,我因兴奋而颤栗。
我和妹妹活成了亲戚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都夸我俩懂事有出息,只是我俩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懂事的孩子总是没糖吃。
弟弟到了考大学的年龄,爸妈坚持让弟弟考到北京,以便有我照应找工作生活方便一些。然而复读两年,弟弟还是没考上,只好上了唐山一所专科学校,每年的学费理所应当落在我身上。我那时一边上研究生,一遍打工,省吃俭用,每年将学费打给爸妈,然后爸妈给弟弟付学费。我记得2013的冬天,爸妈担心弟弟冷,让我给弟弟寄1000元钱买羽绒服,我从生活费里攒下钱寄过去,去发现自己只有一件100多块钱的地摊棉衣御寒,而爸妈从没过问我是不是也会觉得冷。
我谈恋爱期间,朋友帮我介绍了一个家境好的男朋友,他很帅气,很阳光,但是我不敢让他见父母,更不敢见他父母。我害怕他的阳光照见了我的伤疤,我觉得我配不上他,更怕他知道我配不上他。所以在他身边,我从不撒娇、从不提过分要求。他说他喜欢我的善解人意,天知道这份善解人意背后有多少委曲求全。
我俩最终还是分手了,虽然他说是因为性格不合,但我知道,当我爸妈提出巨额彩礼时,当爸妈要求他帮助弟弟安排工作时,当一次又一次要求不断加码时,他终于逃似的离开了我,像逃离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分手后,我觉得日子都灰暗了,干什么都没劲。爸妈得知我俩分手只是一味地骂我,说我没本事,煮熟的鸭子飞了。我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老公其貌不扬,家境一般,左眼因为小时候一次意外导致有些斜视。他父母早年在外打工,对他很少关爱,所以他从小就对父母客气大于亲昵,而且早早当家,大学毕业就独立创业,靠勤劳经营起一家装修公司。
相似的经历使我们慢慢靠近,深深相爱。但是爸妈嫌弃老公家穷、有残疾,不同意我嫁给他。也许早就对父母憋着一股怨气,他们不让我嫁,我偏嫁。2011年10月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和老公领证了。
妹妹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工作,后又远嫁到福建,嫁给一个各方面都比不上她的人。我委屈她的远嫁,说:“嫁这么远,回一趟家也不容易。”妹妹说:“咱来从小到大这么拼,不就是为了离家远远的吗?”
我惊愕,接着埋怨说:“你嫁的远也没什么,可是为什么嫁给他,他家境还没咱家好,非但不能拉你一把,反而让你背上了包袱。”妹妹却长叹一口气悠悠地说:“习惯了背包袱的人,一下子是卸不下来的。”
2014年,弟弟大学毕业,眼高手低、天南海北地蹉跎了两年,眼看二十好几了,还没有对象。爸妈认为这是因为弟弟在市里没房,就提出要我和妹妹帮弟弟付首付。
我和老公去年刚买下一个郊区的小两居,每个月还8000房贷。妹妹刚生下小孩,妹夫刚换工作,他们家五口人还挤在一个7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爸妈张口就要80万的首付,这让我们两家怎么吃得消。
在一次又一次催命要钱的电话中,我终于冲他们大吼,“我没有钱,我妹也没钱,你们就知道跟我俩要钱,上学要钱、找工作要钱、买房还要钱,以后我弟有了孩子,是不是连买奶粉、买尿布,上学我们也得包了,我弟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我不想养他一辈子。”
父母决绝地说,“你俩是女孩,嫁了就是别人家了。让你俩出点钱给你弟买房,怎么就不行。你俩工作那么多年,咋还不攒个几十万?”
我崩溃大哭,想起一部电影《被遗弃的松子》,这么多年我不断扮鬼脸,逗笑身边每个人,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抛弃。
老公理解我的难处,悄悄从自己公司取了钱,偷偷给爸妈汇去。我抱着老公泣不成声,将多年的委屈一股脑倾泻在他肩头。
爸妈很快为弟弟买上房,欢天喜地地张罗起弟弟的婚事。至于这笔钱是怎么凑上的,爸妈绝口不提,就像从来没跟我们张口要过。
因为这些种种,我和妹妹与父母疏远了好几年,我从不打电话,过年也不回家。但是自从有了女儿,家里忙不过来,只得接爸妈帮我们带孩子,我一直担心女儿重蹈我小时候的覆辙,犹豫不决。但是老公坚持让爸妈来试试,他说:“毕竟是孩子的姥姥姥爷,血浓于水,过去的就不提了。”
也许是女儿天真的笑脸软化了他们的心吧,也许是年龄大了不再那么自私了吧,也许是应了隔辈亲的老话了吧,父母对女儿照顾尽心尽力,任由女儿撒泼打滚,也从不生气。
看着他们努力讨女儿欢心的样子,我常想爸妈看到女儿,会不会偶尔想起我和妹妹小时候,会不会觉得对我俩有所亏欠?想的难受时会就忍不住酸他们一句:“我小时候怎么没有这样的待遇?光记得照顾我弟了。”爸妈就会说:“你小时候待遇咋了?没小时候照顾你弟,你和你妹能有这么大出息?”
可能世间所有父母都不觉得自己亏欠子女,尽管他们的爱是那么地沉重和错位,甚至南辕北辙。因为他们自觉对孩子倾尽所有,不管倾尽的是泪也罢、笑也罢、美好也罢、伤痕也罢、力量也罢、脆弱也罢,这个源头也许并不清澈,但我们都将带着源头的活水,流出自己的河道。
剧里房似锦最终徐文昌的帮助下原谅了母亲,多年积怨,在血脉亲情下一朝化解。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情节设定。但是我觉得房似锦明白,如果她不原谅,她将永远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现在她有了徐文昌,这束好不容易照进她生命中的光,她更需要扫除原生家庭的阴霾,去拥抱更辽阔的人生。只有放下房四井,她才能真正做房似锦。
刘亮程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他们身上的“雪”别人看不见,只能自己躲在暗处,默默舔舐伤口。” 愿所有带着伤疤上路的我们,都能找到那个人,那个愿意为我们拂去肩头上的雪的人。
我们无法选择家庭,但永远有自救的机会。 尽管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疤会一生相随,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更爱自己,就一定能将这个伤疤打磨成人生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