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大暑节气(7月22日交节)的养生指南,综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健康管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清热解暑
多食绿豆汤、冬瓜、苦瓜等时令食材,可搭配乌梅汤生津止渴。
西瓜每日摄入不超过200g,脾胃虚寒者建议常温食用。
健脾祛湿
薏米赤小豆粥可改善舌苔黄腻、腹胀等湿重症状。
适量食用生姜、陈皮温化脾胃湿浊,忌冷饮伤阳。
二、起居防护
作息调整
遵循”夜卧早起",午间小憩15-30分钟养心。
空调温度设为26-28℃,避免直吹且每2小时通风10分钟。
防暑措施
10:00-15:00避免外出,必备遮阳伞与藿香正气水。
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先兆时,立即冷敷腋下/颈部。
三、运动建议
时段选择
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
游泳后及时擦干耳道,预防感染。
强度控制
运动时长≤30分钟,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
汗后禁用冷水澡,待汗收干后再温水清洁。
四、情志调养
静心方法
练习书法、听轻音乐缓解”情绪中暑"。
按揉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助眠安神。
社交调节
避免激烈争论,多与亲友平和交流。
五、特殊人群注意
老年人加强监测血压血糖,饮水少量多次,忌食隔夜菜。
儿童每20分钟补充温水,玩耍选阴凉处,防痱子可用金银花煮水擦浴。
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病人避免情绪激动,糖尿病患者慎食高糖水果。
注:今年大暑交节于夜晚(21:29),传统认为"夜晚大暑把扇丢",后续天气或相对凉爽。当前(7月23日)仍处初伏,建议持续关注中国气象局预警获取实时防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