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方式:通过自学魏晋文学相关内容,自选角度及重点,想象如果自己来为其他同学介绍,会如何讲述这个时代文学的故事、特点、或成就。请提交一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的,有自己风格的“魏晋文学”讲稿。要求,原创为主,字数2000~2500字,以自己的语言、风格,自选论述主题和角度,非必要部分不做摘抄引用,摘抄部分也需注明出处。
————————————————
四、《昭明文选》对后世影响
今天我们在欣赏《文选》时,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编辑方法是按照赋、诗、骚、诏、册、令、教等37类文体编排的。并且每类文体下面又按内容分成小类,按照时代先后排序。
这种细致的分类方法,与以前曹丕《典论·论文》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目、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相比,愈发的显示精确合理得多。
此前有大众喜爱的《文心雕龙》作理论上的阐释,这里不用多说,《文选》的价值在于,不仅选录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而且通过这种分类,为世人提供了文体方面的范本,由此可清晰地看出中国文学从先秦到齐梁间发展演变的轨迹是驾起通向汉魏六朝文学的桥梁。
据《大唐新语》记载,隋炀帝开设科举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就是《文选》中的作品。说明《文选》早就流传到北方,并成为科举教材。
到了唐代,唐代以诗赋取士,所以《文选》日益风行,乃至乡学亦立有专科。诗人杜甫有两首诗就提到《文选》,如:“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出自《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一诗中,诗中明确表明让儿子去读《文选》。另外一首《宗武生日》中有:“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是说,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你要熟精《文选》,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时还身穿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
到了宋代初期,《文选》依然是士子必读书目,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这足以说明《文选》的重要性。
当时《文选》的出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被视为精典而传承,对后世影响极大,才有了一书成一学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