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湖旁边的群山中,有一条刚竣工的隧道,隧道里面照明条件很好,但司机需要做好万全准备,以免因为停电酿成惨剧,所以这时候一条警示标语制作出来了:注意,前方有隧道,请开启大灯。警示标语悬挂在隧道的入口处,在隧道出口400米处,是全世界景色最迷人的休息区,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停下来,欣赏美景,活动身体或者野餐,可是当一部分人回到车上时,发现电池耗尽了,因为下车时忘记关车灯了。
为此,工程师考虑了很多方案:
1,关闭车灯,可夜间的话,这样的提示是很有危险性的;
2,无视这种情况,那总有一部分乘客遭遇这样的问题;
3,修充电桩,在这样地方,运营成本会很高,如果授权私人经营,可能会是景区商业化,政府和游客都不会同意;
4,在景区出口给了清晰的标语:
如果是白天,而且车灯亮着,那就把车灯关上,
如果是晚上,而且车灯关着,那就把车灯打开,
如果是白天,而且车灯关着,那就让它关着,
如果是晚上,而且车灯亮着,那就让它亮着。
读完这个冗长的标语,司机恐怕很难到休息区了,得到安息区了。
当然,最后想出解决方案,在隧道的尽头设置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你的灯亮着吗?
这个故事来自这本书《你的灯亮着吗》,它是著名思想家温伯格的一本定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书籍。它遵循的大原则和大家熟知的六西格玛原理的步骤相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什么是问题?问题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差别。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选择调整理想状态,要么改变现实状态,要么回避问题,回避问题就是降低敏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感受不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区别了。我们苦其一生,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往复中老去,就像《徒手攀岩》里的亚历克斯,从开始登山的那一步起,别无选择,要么登顶,要么死亡。
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什么?问题找到了,像是围城找到了薄弱点一样,是用冲车,云梯还是投石机?那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了。有个笑话说一个土耳其人,觉得自己生病了,用手指摸头头疼,摸脚脚疼,他就去看医生,医生检查之后,对他说,是你的手指破了。笑话好不好笑另说,故事本身强调发现问题,医院尤其明显,找出病因,是重中之重。
发现问题需要清楚问题是什么?这是谁的问题?以我们办公写字楼电梯为例,电梯一共四部,在上下班高峰期,电梯运力饱和,平均等待时间十多分钟,上班的人有怨言,好像还没发展到投诉或者联名信的地步。我们假设存在投诉,现在我们先了解下问题是什么,即定义问题,问题是电梯乘坐难的问题吗?不好说,对于我们上班职员来说,是的。可对于房东或者物业来说,他们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如何最小成本解决这些抱怨(投诉)问题。当我们定义问题时,总试图先把问题限定在一个框架内,或者以我们自以为的解决办法来定义问题,而恰好,如果需要真正发现问题,我们需要跳出这个框架,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之内,可是任何限定的系统之外还有系统,这便成了无解的循环问题,原来我们认识到的问题本身是有问题的。这样子一来我们没法找到真正的问题了,那怎么办?真的很让人悲观,最终我们还是回到对于自身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中,如果你是一个问题解决者,你先要考虑清楚,你是为谁解决问题?是公司职员还是房东物业?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就是顺着发现问题的藤,摸到解决问题的瓜,抽茧剥丝,找到本质。接下来需要分析,如果是使用者的问题,解决方案或者改装电梯,增加承载量;或者提高电梯运行速度;或者让不同单位错时上下班,分散高峰人流;或者设置单双层,或者高底层,分开运行等等,如果是房东或者物业的问题,解决方案或者增加租金,减少楼层人数;或者宣传健身好处,鼓励职员走楼梯;或者增加每层配套服务,减少电梯使用频率等等。我们写字楼的现实情况是租户有抱怨,但忍受这状况,电梯自身又存在bug操作,让上升电梯可在任意楼层掉头向下,效率显得更加低下,当租户不提出问题时,房东物业问题也不复存在。
说回到问题本身,这两个角度的解决方案不冲突,所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在问题分析中反复推敲,多换几个角度,找可能出错的地方,进一步理解问题,而问题本质,无非是降低期望值,或者提高实际体验。
解决问题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继而制定出可行方案,可在解决过程中,也会有各种状况。
A.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解决问题,有时候问题的解决可能会牵扯到部分人的利益问题,便会阻挠或者拖延。如果有个备用电梯,工作人员每次收费1元,就可以直达目标楼层,对于马上迟到的人来说,这显然划算,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大厅电梯等待问题解决了,这部分额外创收就没有了。
B.如果某人能够解决该问题而他自己却不会遇到该问题时,首要的是让他感受到该问题。很多时候,设计者或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是不同的人,比如写字楼的老板或者物业,创造他们高峰期乘坐电梯的机会和次数,感受到问题所在,主要还是让能解决问题的人感受到。
C.试试换过来指责你自己-即使只有一秒钟 。如果我们上班时间都是八点半,作为职员,都卡在八点二十到三十之间到写字楼大厅,就可以问自己,我是不是习惯睡懒觉,我是不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找不到有意思的事做,我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想最晚到,最早走。
D.一个小小的提醒往往比复杂的解决方法更有效。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
樊登说中国人对大象装冰箱的三步骤觉得好笑,老外觉得很正常,因为在老外概念里,大象装冰箱肯定是三大步:打开冰箱,大象装进去,冰箱门关上,至于大象怎么装进去,可以再分三步。六西格玛原理在工业企业管理中广泛使用,《你的灯亮着吗》在步骤和理念上是和六西格玛原理契合的,凸显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逻辑方式,人生有那么多问题,总回避也不是办法,它教你怎么面对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关注是我进步的动力!
公众号:ChamJo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