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城里寻访暮春味道
有人说,普洱是春天的味道。用普洱来形容春天的味道,大概还是滇南之春最为典型吧。但此时还是乍暖还寒的反复时节,云南天气如同后母的脸色说翻就翻,丝毫不顾忌身上那件衬衣的颜面。从营盘山的普洱茶博物馆的步行,登顶问茶楼,能远眺黄土高坡、俯瞰万座茶山,卡路里仍烧不过迎面扎来的透骨寒。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茶园、桑葚等花果树和一些蔬菜共同吮吸着土壤里的养分,共同营造着彼此和谐相处的生态链,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间,与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国的台湾省同处一个纬度,当地人认为这是滇南普洱让其他地区无法模仿的关键所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加上少见的种植方式,确实是滇南普洱的“防伪标签”。
万亩生态茶园,青山环绕丘陵相拥,景色秀丽,是茶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茶博馆从普洱茶起源演化、发展嬗变、种植生产、民族渊源、加工包装、历史文化、收藏营销、烹制品鉴等不同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了有关普洱茶的内容光焕发,是普洱茶的大观世界。
旅游核心区由"普洱茶博物馆"、"村村寨寨"、"嘉烩坊"、"普洱茶制作坊"、"茶祖殿"、"品鉴园"、"采茶区"、"问茶楼"、"闲怡居"、九个部分组成,让旅客充分体验观茶,采茶,制茶,吃茶,品茶,斗茶,拜茶,购茶的乐趣。
茶园分为人工种植型和原生态乔木型树种,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此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但其独特内质更能体现普洱茶的“茶文化”。
特别需要说一说是上等的普洱熟茶饼,茶叶条索紧卷,采摘得早,芽头越多,轻轻捏起一小撮再放下,干脆脆的。冲泡起来,茶汤自然是浑浊的。茶毫只生长在茶叶的芽头位置,茶的甜味,也主要来源于芽。而这种独特的适当破坏茶叶组织的,使茶质容易泡, 萎凋强酶的活性,经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人们才有机会看到普洱茶的“一泡红”。
普洱茶山的灵秀之地,孕育出普洱茶醇厚的气质,而杨柳拂面的春风和炙炎灼热的柴锅则粹炼出她有别于其它茶叶的风骨。如果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的普洱茶宛如的君子,那他肯定是既能写出“炼字未安吟苦处,一杯清洌助推敲”的细腻婉转,又能作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气十足的奇男子。纯正的云南普洱,饼型圆润,芽头肥硕,条索清晰,口感甘滑醇厚,嫩绿邀春焙,余甘浃齿牙。神清非澡雪,普洱誉仙家,是乍闻无香细品有味的淡雅之茶,真正的茶香、花果香融在茶汤里面,滑过喉咙才回过来的香甜。投茶量不必多,也不必刻意降温冲泡或延长坐杯,随心俯仰便能感受到既饱满又淡雅的汤感,仿若置身空灵的黄土之巅,墨色与留白之间又不知藏了几重天地,这也是茶的厚度与风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