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观念,我就很容易成为话题终结者。
参加了两次,分别为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时间间隔了三年,再这期间,我也作为生命教育的传播者,再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孩子们中,努力传播着生命教育的种子。
再我们学习的讨论中,很多老师家长都关注着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关爱自己,关爱别人,爱护自然。
甚至有人就想直接找到一个公式化的方法,可以一劳永逸。
默默的听着大家的讨论,我也默默的祈祷着——在座的家长们,教育工作者们,社会和心理学的老师们,都能擦亮眼睛。
可是,各种专业术语满天飞着,各种理论掷地有声,我发现我不能言语了。
当主持人邀请我发言的时候,我拒绝了,我说我暂时没有想说的。
事实是,我知道,在他们的激荡情绪里没有我的观点存在。而一旦我抛出我的话题,那就是话题终结者。
生命教育的第一课,生生不息,播下一颗种子,付出时间,精力,情感以后,一颗颗小小的苜蓿种子会长成一片茂密的苜蓿芽。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生活中,我已经习惯了要播种善良的种子。
可是经过了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在孩子接受了生命教育后,他的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可是当他回到自己的家里,学校里时,会发现原来现实不是他想象的那样,那颗种子得不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土壤里的营养,只有在萌芽的状态里就被扼杀了。
从此以后,他可能不相信相信中的美好,也不再努力,而只愿意成为一棵海藻,随风飘扬。
谈不上自我,也谈不上自己的追求与理想。
每个人都想着怎么去改变孩子。
却没有一个人去思考,孩子成长的营养来自哪里?孩子的改变来自哪里?
如果说,我们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那么决定种子发芽,成长的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你自己都不做任何的改变,又如何让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们做出选择呢?
老师们可以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但是你们真的有给孩子准备到可以护佑他( 她)一生成长的阳光与雨露吗?
都说孩子是父母行为的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