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不正经的扫书报告。晚上去了一趟上海书城,第一次专门逛畅销书区,本着学术研究的态度,想研究市场顺便学学取名字的学问。观摩了一遍畅销书区的所有的作品,大概摸了100多种作品,密密麻麻记录了两页多的书名,咳咳,市面上常见的畅销书名大体可以被我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古诗词、歌词型
用古诗词做书名好像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我记得2010年之前大概也就是我读高中的阶段,这种风气尤为昌盛,稍有附庸风雅之嫌。
比如当时很有名的安意如的系列作品,书名大概全部都是这类《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等等,网络言情小说的作者同样也好这一手,像匪我思存的《当时明月在》,还有忘记作者名字的《不负如来不负卿》云云。
记得最早写网文的时候也曾默默地翻阅过整本婉约派诗词选,转逮那些没名气又美得不像话的句子。
这种风气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仍然屡见不鲜,选择用古诗词做书名的这批作者主要以70、80后女性作者为主(少数台湾作者也喜欢用),笔者大胆猜想这是之前的那批作者变老了(此处纯属主观臆测)。不知道这是图书编辑的策划还是作者的主观选择。
当然,现在年轻一代畅销书作者已经稍稍升级,他们不屑用古诗词,而是直接拿流行歌曲的歌词做书名,大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吧,市面上此类书名以引用周杰伦的歌词为TOP1。
比如《琴声何来》《后来你都如何回忆我》《我不愿你一个人》。
二、都懂的道理型
这一类的标题的感觉大概就像做学术论文,用了一堆文本分析、引例论证,最后得出来一个早在多年前就写入文学史并早已成为共识的结论。费力不讨好,内容材料再详实,功夫下了很多,但是有种白费的无力感。
比如《凡事不如看淡》,比如《所有的放不下,都是不甘心》,比如《你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不成魔不成活》……(没有任何贬义,只是举例)
三、致敬型
这一类的作品差不多是对已有成名作品、影视剧的借鉴或致敬,有雷同之嫌,但是必须正视别人嚼过的馍不香的事实。此类书名诸如《我与幸福只差一个你》《我的盖世英熊》《不做你的盖世英雄》等。
四、奇崛型
在书店的真实感悟是,这一类奇崛的标题是比较吸睛的,很多人会被标题吸引,拿起来翻看。不过我好像老了,雷点比较多。《我去,1992》《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
当然,奇崛形还有一种进阶的模式,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讲一些与人们一般常识相违背的结论。
五、不知所云型
这个分类比较笼统,直白的讲就是看一眼之后无法迅速明白意思,好像讲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比如这个《何所冬暖,何所夏凉》,是什么意思呢?
六、自我放飞型
自我型其实才是当下标题的主流之势,满眼望去标题里一定不离你和我这俩字,这才是超越“世界”、“孤独”等词的高频TOP1,我和你心连心……《姑娘我横冲直撞自带光芒》,《没有你的晚安,我睡不着觉》《我一直都想嫁给你》……
这算是今天扫书的一点感悟,只是很狭隘的从书名入手的一点观察。
各种费尽心力的过度包装与同质化泛滥的背后也侧面反应出图书市场的饱和,籍籍无名的小作者必须作足表面的文章,因为可能一上市马上就会面临被市场淹没的危险。深深地感觉当文学编辑也挺心酸的……
随着出版门槛的降低,出书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生命体验,著书立说、载入史册的功能被消解。当下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市场化运作是一点,浮躁的风气也是一点,但是白纸黑字,每部上市的图书都是作者十月怀胎的产物,每个人还是应该慎重的对待自己的文字。
BY一个有理想的小青年。
彩蛋:我大概是老了吧,好像越来越喜欢朴实型的书名了,比如今天发现的林白的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