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司空巢堪被免职。十一月六日,任命大司农徐防为司空。
徐防上书指出:“汉朝设立十四家博士,规定科别等级,用以鼓励学者。但是,我看到,太学考察博士弟子,都是凭个人的意见立说,并不钻研本家的理论,而私自互相包容,生出邪门歪道。每当进行策试,总是发生争执,议论纷纷,互相批驳。孔子称自己‘阐述先代圣贤的成说,自己并不创作’。又说:‘在我年轻时,还曾赶上见到史书上有缺文。’如今人们不依照经书原文的章句,自己妄加发挥,认为遵循先师是错误的,而自己的意见才正确合理,对传统经典学术轻蔑不敬,逐渐成为风气,这实在不符合陛下遴选人才的本意。改变浅薄的习俗,遵从忠诚之道,这是夏、商、周三代的一贯法则。专注而精心地研究经典大师的理论,是儒家学者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对于博士和科别等级的策试,应当依从各家的经典传本,设立五十个问答来考试他们,解释周详的为上等,引文出处明确的为优秀。如果不根据先师学说,而是个人见解发生冲突,都一律作为错误予以纠正。”
汉和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柏杨先生评论: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中国的学术自由。经过两百年漫长培养,前有鲁丕、后有徐防,竟然要求学者,不仅不可跳出儒家的大圈圈,更不可跳出“师承”的小圈圈。柏拉图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高贵挑战精神,直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界里,不但找不到,而且豢养出成群结队的“护师动物”,眼中只有师承,没有真理。
本年,汉和帝打破常例,首次将大长秋郑众封为乡侯。
[点评]
宦官 郑众被封侯,这里一笔带过,但后来史学家们将其视其为宦官专权之祸的开端,认为汉和帝做了一件愚蠢的事。
实际上,这是汉和帝必须付出的代价。 宦官是刘肇清除外戚唯一可以依靠的势力,而且郑众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不阿谀趋附窦氏豪门。 在汉和帝一朝,郑众的官职不过大长秋,爵位也不过乡侯,相对于他的功绩,这些封赏并不过分。有人说这导致了后来的东汉宦官专权,其实这是对宦官的一种偏见,说什么宦官专权,外戚就不专权?宠妃不专权?权臣奸相就不专权?手握重兵的军阀不专权?皇帝不专权? 封建社会有多少时候不专权?只是在不同的人手里。权力放在宦官,大家都觉得特别刺眼不舒服。权力在手,做了什么事,这才是关键。
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
夏,四月三十日,发生日食。当时,汉和帝遵循章帝的前例,把兄弟们都留在京城。有关部门认为,日食意味着阴气过盛,上书请求派遣诸位亲王前往封国就位。和帝下诏说:“甲子那天出现日食,责任在朕一人身上。诸位亲王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幼年时便早早地失去了父母的照顾,长大以后互相扶持),经常有《诗经》《蓼莪》篇和《凯风》篇中所吟咏的悲哀。手足亲情使我恋恋不舍,明知这样违背国法,但姑且再次让他们留居京城。”
[注释]
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引自《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亲生了我,母亲养育我,抚慰我,喂养我,让我生长发育,照看着我,始终不让我离开父母的视线,进进出出都怀抱著我。
《蓼莪》、《凯风》之哀:蓼莪是《诗经·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凯风》出自《诗经·邶风·凯风》,感恩父母把子女抚养成人。
秋,九月二十日,汉和帝车驾南巡,清河王、济北王、河间王三位亲王跟从。
冬,十月十七日,皇帝抵达章陵。十月二十七日,进幸云梦。当时太尉张禹留守京师,听说车驾要去江陵,认为皇帝不宜冒险远游,驿马送来谏书。汉和帝回复诏书说:“祭祀了章陵,本来想要向南观礼长江,正好接到您的奏书,就在汉水,回舆而返了。十一月二十三日,车驾还宫。”
之前,岭南进贡生龙眼、荔枝,十里设置一个驿站,五里一个瞭望台,昼夜传送。临武县令、汝南人唐羌上书说:“臣听说,上不以能吃到美食滋味为德,下不以贡献膳食为功。现在看到交趾七郡,进献生龙眼等,风驰电掣,把鸟都惊飞起来。南方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一旦碰上,就有生命危险。死者不可复生,趁他们活着的时候,还可以拯救。这荔枝、龙眼送到金銮宝殿,也未必能延年益寿。”
汉和帝下诏说:“远方珍馐,本来是用来祭献宗庙,但如果因此让人受到伤害,就不是先帝爱民的本意了。现在,下令太官,不再接受贡献!”
这一年,下令各郡国可以从夏至日开始审理判决一些罪行轻微的案件。
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
七月四日,司徒鲁恭免职。七月十三日,擢升光禄勋张酺为司徒。八月二十二日,张酺薨逝。冬,十月五日,任命司空徐防为司徒,大鸿胪陈宠为司空。
北匈奴遣使称臣贡献,愿意和亲,重修呼韩邪单于旧约。汉和帝因为他没有遵照过去的礼数,不同意。但是厚加赏赐,不派使节回访。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
夏四月庚午日,颁布大赦令,更改年号为元兴。
冬,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崩逝于章德前殿(享年二十七岁)。
[点评]
刘肇虽然身世曲折,但他做的是都是拨乱反正的工作,可以说在他的身上集中了祖父(汉明帝刘庄)和父亲(汉章帝刘炟)两人的优点。他象祖父一样坚决果断地清除了窦氏外戚这颗毒瘤,继而整顿了后宫秩序,让相比之下更为贤德的邓贵人主政中宫,而不象其父刘炟那样在窦后面前毫无原则,因而给后世留下巨大隐患。刘肇有其祖的果敢,但又不失其父的仁厚,而且他与其父刘炟一样尊崇儒学,提拔的官员无不以此为标准,因此朝中重臣也都是正直之士。刘肇对兄弟友爱,对百姓爱护,朝臣的进谏乐于接受,出了灾异总是自称德薄,绝不胡乱牵连。应该说汉和帝算得上一位可以获得正评的皇帝。
如果说和帝刘肇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他的身体太差。可能是先天原因,刘肇的体质一向很差,上天给予汉和帝的时间相当短暂,这是刘肇最大的悲哀。
刘肇不仅自己身体差,生出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夭折。后来有人告诉他:要想孩子活下来,只能用老办法。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孩子一出生,就立即抱出皇宫,秘密交给民间抚养。接下来,接班人就是一个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