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铜树
“一九七五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黄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小说开头
说来惭愧,看完《平凡的世界》已是一年以前了。期间,我好几次想提笔写一篇真实的内心感受,却在提笔时不知从何说起。
我常常问自己,对于这样一部巨著,该用怎样的形式才能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呢?踌躇许久,终于在看完同名电视剧之后,鼓起勇气,写下这篇粗糙的读后感,加深记忆。
在同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台词:“最好的世界,就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就是最好的世界。”想来也是如此,生活中,“平凡”是我们躲之不及的一个词,可能我们一生都在匆匆忙忙,争取得来的却也只是平平常常。但谁又能说这种的平凡不是最好的呢?
以下,我仅就从三个重要人物的经历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孙少安:用责任与担当成就了平凡
故事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开展农业学大赛运动,晚上开着夜校,日常举行着批斗。这时候,人们照常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一贫如洗,穷苦的农民无一不为生活忧愁着,孙少安也是其中一员。
孙少安,双水村穷困的老农民孙玉厚的大儿子,他上有一个已经嫁人的姐姐孙兰花,下有读书的弟弟孙少平和妹妹孙兰香。因为家里还有一个生病的老奶奶,一大家子人挤在不到40平米的窑洞里。家庭的贫穷,让少安早早的认清了现实。
他六岁干农活,十三岁辍学回家,从此和父亲共同侍弄庄稼,挣工分,供弟妹上学。十八岁当上生产队队长,是双水村有名的“能人”。
他曾多次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却屡屡碰壁,直到改革开放,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生活才得到改善。在一次给工地拉砖时萌生了开砖窑的想法,之后他创办了砖厂,然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师傅技术的原因,不久后又破产了。但不屈服的他经过一年的低潮又重新再办,最后带领着全村人致富,成为了当年实至名归的“万元户”。富起来的少安不忘家乡,主动出资为村里盖起了小学。
身为儿子,他是孝顺的,小小年纪就跟父亲撑起家庭,减轻父亲肩上的担。作为大哥,他是用心的,主动退学,只为供弟妹读书,担起大梁。身为丈夫他是负责的,秀莲嫁给他后,他常常想念秀莲的好,一直想改变生活现状,不让妻子跟着受苦。身为队长他是尽职的,在公社化时期,为了队里的生产他不惜“犯错”,富裕后也不忘帮助大家……
孙少安,就这样用责任与担当成就了平凡。什么是男子汉?路遥先生回答:“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男子汉。”孙少安,用一生的坎坷诠释了男子汉的担当,大丈夫生当如此!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男子汉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显现出来的。
二、孙少平:用不懈的奋斗诠释了不凡
文化大革命时期,孙少平还是一个瘦小的高中生。作者是这样描述着他地出场的——“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脸上看来才刚刚退掉少年的稚气——显得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
当时,学校实行劳动为主的教育方针,学生吃完饭后便到地里劳动。这时候贫穷的人家的孩子,就可能因吃不饱饭而晕倒在劳动过程中。孙少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难逃此劫,在一次劳动中晕倒了。他这个学上的太苦了,常常因为饿着肚子而考不好试,但他知道,他能留在学校是来之不易的,是哥哥和父亲地辛劳才让他勉强读到高中。
于少平而言,学校的生活是美好的,即使很艰难,但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忘记了这些。他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家境的贫寒使他在面对其他同学时格外的自卑。但,这些促就了他的性格,不羁不屈。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愿拿他人地救济,带着农村的厚道,一步一步的咬着牙前行。
可两年的高中生活却白驹过隙,毕业后的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在这复杂的社会,对少平来说太不公平了,他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后台”,自己却不愿他人帮忙,只能无奈的回村。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几番挣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当上老师。本以为就此一番风顺,却在不久后又回归农民。因为不屈于自己的命运,少平决心自己寻找自己的生活,于是他出了远门,只身来到大城市,揽工,工作,揽工。终于借着机会当上了国家正式工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影视里,少平对晓霞说:“晓霞,你知道吗?我常常觉得我应该是坐在火车上的人,不管他下一站开往何方,总有一天,我会扒上火车,它开到哪,我就去到那里。”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曾像少平一样:渴望着扒火车,去追寻远方。
路遥先生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是啊,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孙少平用自己的奋斗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在苦难中一次次的站起来,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不屈服,不放弃。
三、田福军:以执着的方式践行了初心
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田福军,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从重点大学毕业后,扎身基层,回到了家乡,立志改变人民的生活,却步步艰难。
那时候,“与天斗、跟党走”这样的口号、政策传到了农村各处,不少的人也因此走偏,空谈社会主义、思想保守、固执己见。幸有像田福军这样脚踏实地者,为农民的状况担忧着。但他好几次试图着改变现状却有心无力、不得政心。为了能让黄原农民从黑摸摸上白摸摸,他又不惜犯了几次“错误”,在政治上备受冷落。
到文革结束后,四人帮被打倒,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民众渐渐看到了曙光,对于生活也充满了激情。老天不负苦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田福军终于受人赏识,在得到了信任之后,担任要职——地区行署专员。这样的机遇,加之中央领导开放的新思想,鼓舞着他放手大干。不久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他才得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难免封建官僚主义的影响,官员们大都畏惧权势、唯命是从,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回到人民群众中来,所以一个中央领导人的错误往往会带动一大批官员犯错误。而像田福军这样思想超前,能够摆脱时代的局限性,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可往往也就是这样的人,因为“特殊”,变得凤毛麟角,他们挺着压力改变着一个时代。
由此,我们不得不感谢每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是他们坚持,才有今天的生活。路遥先生说:“连伟人这样的人一生都充满了这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这句话深深的打动着我,是啊,伟人都如此,我们又有何抱怨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田福军,用执着的方式守住了初心。一生为民,这样的品质恰是为人父母官难能可贵的呀!
这三个人同生于一个名为双水村的偏僻的小村庄,身为黄土高原的子孙也都拥有着相同的性格——不屈服、不放弃!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在平凡的世界中,用行动诠释了某种不平凡。什么是平凡?路遥先生说:“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通过他们的经历告知了我们:生活可以过得平凡,但精神一定要不平凡!
古往今来,我们从不缺乏挑战自然的精神,也不缺乏改变现状的信心,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诠释了这一点。但是,这样的精神如若放到平凡的生活中将给人带来不平凡的力量。他们,让我体会到了这样的不凡。
阅读之初,我一直困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人从出生到死亡,来时空空,走时也空空,这样来去空空,我们又何必要多此一举来到人间呢?
今天,我终于从中找到了答案,路遥先生说:“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是啊,人这一生,不是看你贫穷和富贵,而是看你都做了些啥。我想:活在人世间,我们都应该做这样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