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任江西巡抚期间,戎马倥偬,先是剿匪,然后是平乱,战绩斐然,同时重视教化民风,以求长治久安。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王阳明仍然不遗余力地治学、教学,在我们看来,这似乎是两件事,但在王阳明眼里却是一件事。方献夫可谓知人,他说,王阳明立下平定宸濠之乱的大功,完全是出于本心而为,不是计较成败利钝,出于建功立业的考虑。
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月,仁峰精舍主人汪循再次给王阳明写信,盛赞王阳明一举荡平匪巢,彰显儒者之功、仁者之勇。
汪循表示,创设仁峰精舍,意在倡导朱子潜思力行之学,革除死读书、重辨析之时弊,这与王阳明的高见相吻合,所以正德十一年正月,特意不远千里请族弟汪尚和带信恭请王阳明作《仁峰精舍记》,王阳明以公务繁忙且身体欠佳为由,并说空谈无益,待日后慢慢奉上。
汪循直言发问,王阳明是责怪自己践行不力,还是因为所见不合而不屑指教?如果说自己未能力行,则请王阳明指导勉励;如果因为论见相违,更应该深切指点。无论如何,都急切地想得到王阳明的教诲,而不可徐徐复命云。所以,再次恳请王阳明为之作记。汪循并附上自己讨论朱陆异同的著作《闲辟辩》,请王阳明指教。
王阳明答复,在朱陆异同问题上,自己饱受同行诽谤,所以写了一本《朱子晚年定论》,阐明陆学非禅,朱学也有未定者。今呈奉一册,相信汪循看了以后自会明白。
至于作记之事,目前兵革纷扰,难以顾及笔墨之事,自己已经四上乞休疏,不久就可以归投山林,到时有充裕的时间复命,信使催着要回信,我只能草草回书,不能完全满足你的请求。
二月,汪循回信,对《朱子晚年定论》提出四方面的质疑,要求王阳明回答,并执拗地要求王阳明尽快完成《仁峰精舍记》,称自己年事已高,早得为安。
最后,汪循批评王阳明不该在国家用人之时屡屡请辞,既为大贤君子,应该效法孟子舍我其谁的精神。
汪循是朱子学说的坚定捍卫者,但他并不是迂腐的学者,他反对一味训诂,专注文辞,明确指出,“专训诂者,附会穿凿,叠牀架屋,汩心思,辞耳目;工文辞者,饰筌蹄,取青紫,垄断罔利,中立爲奸。”世儒错误地诠释了朱子的理论,潜思力行,才是朱子的主张。朱熹集周敦颐、二程以后诸位大儒的学说而成一家之言,对经书进行毫分缕析,对后学者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朱熹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诠释经典,而在于承续儒家正统,他的功劳可以类同于孔子删述六经。
他对王阳明也不是一味反对,刚开始,他认为自己的见解与王阳明的学说有相通之处,自己开办仁峰精舍正是为了回归圣学本原,所以写信请王阳明作《仁峰精舍记》,愿望和态度都是非常友好的,而且推荐族弟汪尚和到阳明门下,但王阳明一再推三阻四,越来越激起他的不满。他至死也没能得到王阳明的记文,因为他写完最后一封给王阳明的信后不久,就去世了。
王阳明也不反对汪循的见解,信中多有赞誉之辞,而始终不答应汪循的请求,在我看来是立场问题。因为汪循是拥朱派,而阳明是反朱派,一旦为汪循作记,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会误会他的主张,模糊自己的立场,不利于《朱子晚年定论》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