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听过很多故事,大家来了解保险都会有个契机,有的是因为身边有人因为大病返贫,有的是听说别人也买了,有的是因为孩子出生了……
当孩子出生的时候,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会极度担心孩子面临的风险,而对于自己的风险比较无感。给孩子买了保险之后内心会安定很多,但实际上孩子最大的保障是我们大人呐
经常会听到客户的声音:我先只考虑给孩子买,大人的先不考虑
像保险这种长期的规划,一定是以整个家庭的角度出发,整体上去控制保费预算,然后从每个家庭成员去做差异化的分配
很多时候会导致这样的局面: 钱花了,但保障没有多少,又或者是保费太高了,前面一两年可能还好,交了几年下来可能觉得有些吃力,然后就不想再交了。再加上保险这种无形的东西,没有什么体验感,除非理赔的时候或者储蓄险看得到账户价值
今天来咨询的客户和我说,去年家里老人摔伤,粉碎性骨折,老人自己以前在熟人那买了一些保险。摔了之后拿出保单看,好几份保单没有一份能用得上。
客户和我说都买了哪些,我说唯独缺一个意外险,保费最便宜,但就只有它刚好可以解决那个问题,一年就一顿饭钱。不同的人群,适合配置哪些险种,会有一个优先等级
客户也说现在大家的保险意识都很强,知道要买保险。眼下,作为消费者来说,面临最大的问题是: 买哪个? 找谁买?
#你还记得你初次来了解保险的契机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