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秉承这样一个观点,文言文的读通顺和理解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今天听了曹淑慧老师的《古人谈读书》,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认为小古文不像古诗那样有固定的停顿,特定的押韵,因此如果不配合理解就先让学生去朗读,往往会产生误读,而产生误读的地方也往往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就算是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读,画出特定的停顿符号,但因为学生不理解,难免陷入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我们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尝试对文言文进行理解,然后在根据文言文的理解来进行朗读。《论语》作为先秦的作品,从词汇语音语法处都与今天有所差异,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好在课文边上存在大量的注释,这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一大助力,今天曹老师也提到了理解文言文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就是扩词法,这对于初学小古文的小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了。今天这一节课曹老师多次让同桌互说,互读,考察理解,朗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南街小学名师、薪火微团队系列活动(二)郑健读书心得分享第(29)天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