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问题,是生存的必需品。衣食住行,缺一不可。
可以说,“有所居”,是今人的现实考虑。无论是《蜗居》中演绎的繁华都市中人为房子所困,生活窘迫,不得已走上不归路,还是《蚁族》中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依然几代人住在筒子楼,都在赤裸裸告诉我们,生存维艰,现实严酷,房价的居高不下更是压在人们头上的致命稻草。其实,古人也会因房子问题犯愁,甚至终其一生,可能不得而入。
《论语》中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整天想着房子大小生活安逸,就不配做一个士人,这是一种境界。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房子简陋与否,我不在意,这又是一种境界。但这两重境界,都比不上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重实在。因为前两种境界都是假设的情况,而杜甫是真的没有房子住,茅草都被吹走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念念不忘“天下寒士”,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在《之江新语》“心无百姓莫为官”篇中,总书记提出“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高度赞扬了中国历史上“为官”的典范。从范仲淹的初上岳阳“先忧后乐”,到郑板桥的“衙斋听竹”“枝叶关情”,从杜甫的“广厦千间”“大庇寒士”,到于谦的“愿民饱暖”“辛苦出山”,都是士人们忧国忧民的生动注解。
应该说,没有任何一所房子可以永恒流传,但有一种精神的屋宇,像杜甫,像辛弃疾,像陆游,可以永恒流传,被人世代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