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纪0154
原文:
五十七年(癸卯、前258)
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五十八年(甲辰、前257)
十月,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病,未行,诸侯攻王龁,龁数却,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余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解读:
据《战国策•秦策》和《史记•白起列传》记载,王龁率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已经八、九个月了,魏国信陵君和楚国大将景阳分别率领大军前去救援赵国。在楚魏联军的夹击下,秦军伤亡惨重,始终没能攻下邯郸。赵王派出精锐部队不断袭击秦军的后方,使秦军接连失利。武安君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说:“大王当初不听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么样了呢?”
秦昭王得知白起的话后非常生气,亲自去见白起,强行命令他复出,说:“你虽然有病在身,也得勉力为我去指挥军队。如果立下战功,那正是我的愿望,我会重重赏你。如果你不肯去,我会怨恨你。”
白起叩头回答说:“我知道,即使我去了,打不赢,也只不过能免于一死;如果我不去,虽然现在无罪,但最终也免不了被杀。然而我还是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我的愚见:停止攻打赵国,让百姓休养生息,等待诸侯内部发生变化。安抚那些恐惧我们的国家,讨伐那些傲慢无礼的国家,诛灭无道的昏君,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何必非要把赵国当作第一个目标呢?这就是为了一个臣子的计策而暂时让步,最终却能战胜整个天下啊。大王如果不肯考虑我的计策,执意要攻赵来泄愤,并因此给我定罪,这也就叫做战胜了我这一个臣子,却向天下诸侯示弱了。战胜一个臣子的威严,怎么能比得上战胜整个天下的威势大呢?我听说英明的君主爱护他的国家,忠心的臣子爱护他的名声。国家破碎了无法完全恢复,死去的士兵也不可能再活过来。我宁愿承受重罪被处死,也不愿做一个让军队蒙受耻辱的败军之将。希望大王明察。”秦王没有回答,转身离开了。
随后,到了十月,秦王免去了白起武安君的爵位,将他降为普通士兵,并流放到阴密。当时白起正生病,没能立刻动身。到了十二月,秦王增派军队驻扎在汾城附近。但白起因为病重,仍然未能启程。这时,各诸侯国加紧进攻秦军,王龁多次败退,告急的使者每天都来。秦王于是派人驱逐白起,命令他不得再留在咸阳城里。
白起只得离开咸阳。当他走到咸阳城西门十里外的杜邮时,秦王与应侯范雎等大臣商议说:“白起被流放,看样子心中不平,有怨言。”秦王于是派使者送去一把剑,命令白起自杀。
白起拿起剑准备自刎,叹息道:“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得罪了上天,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很久,他又说:“我确实该死。长平之战中,赵国投降的几十万士兵,我用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就凭这一条,我也该死了。”说完就自杀了。
白起死于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他的死并不是因为他真有罪过,秦国人都同情他,乡村和城镇都有人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