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旷野,而不是轨道”,这句话在人群中流传很广,我也是赞同的。人生有无数种选择,每个选择都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只是在固定的轨道上向前行走的人生,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一眼就可以看到底,但未免过于枯燥单调,不仅丧失了很多趣味,而且意义上也显得阙如。就算是从微观方面来说,多数人也希望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些,生活的意义正是从丰富中而来。
但是,我们虽然强调了生活的丰富性,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应该建立生活的稳定性。何谓生活的稳定性?这是我个人的定义,就是把生活中经过验证好的经验不断积累起来,形成稳定的思维行为模式,并在之后各种生活场景中重复去应用它,接受到正面的反馈,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生活经验进一步优化升级,形成完整的思维行为闭环。这些稳定的思维行为模式,是我们生命能量的来源,因为非常稳固,所以消耗的能耗也极少,应该一直遵循。
新的一年开始后,我对时间变得更加珍惜起来,也努力从两个方面来推进自己的生活:一是落实“生活是旷野,而不是轨道”的理念,让日子尽量丰富起来,坚持深入阅读、适度锻炼、娱乐休闲、观影美食、社交应酬、游玩兜风、写作日更……这些天都还挺充实;二是认证观察并复盘自己做的各种事情,哪些事情做得比较好差强人意,而又有哪些事情没做好事倍功半?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和规律,形成属于自己比较稳定的方法论,并通过文字做好记录。
我细细缕了缕这几天做过的事情,值得人思考并应该记录的事情有:一是日常生活让人烦恼的主要焦点是什么?应该如何来解决它?我认为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活动,其中主要是一日三餐和卫生整理,容易引发夫妻间的争执和口角,造成家庭不和谐。我们知道人的本性之一是“好逸恶劳”,懒惰由基因里自带而来,夫妻都不愿独自承担家务活,如何来破解它?
如果你不想夫妻关系破裂,最后导致家庭解体,而对方又生死不太愿意做家务活,那只能自己更多承担家务活。一般情况下,干了大量家务活心受委屈是难免的,长期心受委屈对身心健康会有影响。那么怎么办?只能对干家务活这个事情进行合理化阐释,比如把它作为“劳其筋骨”的另外一种模式,反正要锻炼身体,做家务活活动活动筋骨也挺好;其次对家务活深入分析分解,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效率,当以极高效率完成家务活时,内心会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情绪不知不觉间会转向正面。
再次把做家务活作为“在事上磨”的一种载体,可以从中萃取具体的方法论,甚而至于磨练“耐得烦”的心性,让自己的心志得到磨砺。以“一日三餐炒菜做菜”这件事打个比方。原先一想到每天下班后身心已经很累,还要锅碗瓢盆交响曲去备菜炒菜,吃完饭以后快到中午一点多,而且天天都是如此,真心感到压力山大,并由此而产生畏难厌烦心理,觉得生无可恋,生活真TM的累。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从单位食堂里打菜回来吃,也由此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成了家的人都在单位食堂吃饭,中午做饭实在太烦人啦!
食堂的菜偶尔吃吃是可以的,吃久了也会很烦腻,因为永远都是那几种口味,高油高脂、荤腥厚腻居多,制作和搭配上也不尽科学,还是自己炒的更健康些,更有利于自身身体的吸收。我在一边做的过程中一边思考,后来决定把备菜和炒菜两个阶段分开,早上先备好菜,中午回来便可以炒,减轻中午的炒菜工作量,收到比较好效果。中午稍微提前一点时间回家,用半个小时左右便可把三个菜炒好,也不影响中午休息,这就是生活里小经验小技巧的总结。
新年后的这几天我进一步总结:早上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要读书、要写作、要运动,之后还要按点上班,本来时间就不太够用,还要用来备菜是不是有点浪费呢?一天里还有什么廉价的时间段可以用来做备菜这一类毫无技术含量的活?我的目光瞄准了晚上。晚上本来就是休息闲散时间,用来备备菜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地面卫生也可以晚上时间来搞,早上的优质时间专门用来做有价值的事情。经过这么一个时间设计,思路打开了,脑瓜子越用越灵活,生活经验的总结又提升了一层,也萃取了“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论。
在“一日三餐炒菜”这件事情上面,可以总结的经验和方法还有一些:比如说你既然已经做了这件事情,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炒菜不仅要快,而且炒出来的菜味道好吃?这反映出一个人的做事态度问题,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做事态度”这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掌握以后可以迁移到其它事情上,今天就不多谈了。
讯飞语音输入78分钟,全文17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