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价值“作为本书的中心词频频被提及,作者认为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对于什么知识最具生活价值,什么知识才值得学习作者认为没有完美答案的,因为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某一个特定时刻都有值得学的东西。
作者通过一个关于看待法国大革命的例子来说明,知识如何成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内容,他提到一个学生的回答:“通过法国大革命,我理解了各个世界争端的普遍规律,例如,缺少自由、贫穷、赋税过重、经济疲软、宗教与世俗政权斗争或社会不公等因素是如何成为战争导火索的。”可以看到这时候学生所阐述的不仅是一堆繁杂的事实,更将历史经验转换为提供了看待事物的透镜。掌握具体的例子才能够理解更宏观的概念,掌握大量描述性的知识是为了学习因果推理的知识作准备,因果推理性的知识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套透镜。(透镜这种媒介为看待同一事物增加了多样性)但多数时候人们会忽略知识与生活的相关性。虽然现在互联网检索方便,但这依然无法与我们脑海瞬间提取的记忆便捷相匹敌,没有一定的知识库作为支撑很难做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我们要学以致用,首先要先理解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有效理解某个主题,必须做到透彻地思考这个主题、考虑主题相关的内容、利用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作者对这样的理解下了一个“全局性理解”的定义,判断标准涉及四个方面:有深刻见解,可以指导行动,督促伦理道德,在各个场合有多种形式出现的机会。以这四个方面去分析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能挖掘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知识点,我们也会形成更丰富立体的认知。同时他还指出获得充分的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还不足够,更重要的是拥有能够立刻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他认为开放性的问题与全局性理解一样都具有独特的生活价值。作为潘多拉的支持者,尽管知道好奇有风险,但仍旧认为好奇促进着人类的发展。在我们好奇心的关照下,开放性的问题就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脱颖而出。以教师的角度而言,他可能提出五类问题,其中回顾性问题和程序性问题是为了复习巩固和学习既定内容的而提出的,其他的问题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传统中我们用提问检查学生是否知道答案,探究式教学则用提问启发学生寻找答案。例如:抛开“为什么”“如何”,用不完整的例子来表达疑问(第一步是……)或者用标题引出接下来的观点(我知道的是……我想知道的是……)从而有效提问。这时候大多开放性的问题都需要某种“填补”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