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相互尊重
著名作家刘墉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尊重那些与你抗争的人,因为你争的是理,不是去诋毁他人的人格。"相互尊重是营造舒适对话环境的重要条件,没有人愿意跟看不起自己的人,开展一场长久的对话,除非他是有求于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是流于表面的谦让,也不是低声下气的恳求,而是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一场关键对话中,找到共同目的之后,双方都因为达成共同目标努力,并不存在谁比谁更优越。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我们在给予别人尊重同时,应该用别人感到舒适的话来对话。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对方是一名农民,你想让他用你刚开发来的农业试剂,让他了解到这种试剂能给他带来的好处,但是你一直在用那种特别专业的术语跟他对话,他不仅听不懂,还会认为你是专门在秀智商,鄙视他没有知识。这时你就应该接地气一点,也就是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和他交流。我想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双方更快达成共同意见。
有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别人,无法尊重别人,他的圆越来越小,小到只可以装下自己,自己和别人隔开,最后注定孤独。有的人有自己的见解,同样对别人的见解保持尊重,他所画的圆就越来越大,容纳了很多人,这样的人,人缘也一定不会差。尊重是一种风度以真挚的心去对待,接触每一个人,在合适的时候保持安静,聆听,理解,他所感受的美好也会越来越多。启示:我们要关注对话中的指示信号学会尊重我们别人,即使是那些不愿尊重的人。
摘抄: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尊重感就像空气,当它存在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但是,当你把它拿走,人们脑袋里面想的就只有尊重。因此,一旦人们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关于初始目的的讨论马上便会终止,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出于自尊的高度防御。
关键词:寻找共同目的
两个人无法达成相同意见,互相争执的原因,无非是是双方所求的不一样。寻找双方目的的共同点,在数学中似乎很简单,只要画出双方的意愿范围,什么相交的部分就是共同目的。对话中的共同目的,为什么就那么的难找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双方的共享观点库,没有真正的营造起来。只有在一种安全的氛围中,双方才会愿意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所以寻找共同目的的前提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的对话氛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方的目的完全南辕北辙,无法相交。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跳出圈子,思考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必须坚持原来的观点,没有转圜的余地,还是是可以另辟一条道路,扩展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有的时候一种新的想法,可以开启新的局面,而其中的度,需要说者自行把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天空和水本是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但诗人换个角度看,水和天就连在了一起,成为一副绝美的图景,这也许也是对话的神奇之处吧!
摘抄:你应当找到一种既能确定共同目的又能营造互相尊重感的方式,哪怕对方和你的观点南辕北辙。
关键词:道歉的艺术
当你的一句话引起对方的不舒适,或者使他声音提高,面色发红,浑身紧绷的时候,那么你就要注意了,这时候你也许应该道个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触碰到了对方的“逆鳞”。但是道歉不是否决你先前说的话,也不是一种敷衍式的说词,而是否定刚才的对话方式,换另一种说法来消除对方的危机感。如果一味的否决先前的观点,会使对方认为自己占了上风,那么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更难以实现。敷衍的道歉则会让人感到你的不真诚,或者更会加深对你的防御意识。启示:用清楚正确的文字,而非煽动性的话语来真诚的表达你对对方的歉意,道歉的艺术在于用心的程度,退一步,有时就是海阔天空。
摘抄:当你犯下伤害对方的错误时(如忘记通知员工),你应当向他们道歉。在道歉时,对于你的做法为对方带来的麻烦或痛苦,你必须表示真诚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