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游戏开始前,我向三个好友发了聊天消息,没有一个人回复,气愤的我诉诸朋友圈,数落这款游戏聊天系统设计的不合理,一个朋友的回复让我心中隐隐的不快。
那位朋友如此回复:他们都不想理你呗!
我知道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恶意,而且事实也有可能就是这样,而且那位朋友并没有玩过这个游戏,对它的聊天系统当然不甚了解,我也并没责怪她的意思。
但这简短的回复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有的人第一反应是游戏不好,而另外 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人家不想理你呢?也换一种情境去理解这个问题,当一个人对你发火了,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他今天可能遇到什么烦心事,心情不好”,而有的人会觉得“这个人脾气怎么这么暴躁?”
面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时,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去寻找原因,比如,他不怎么和我说话,是不是看我不爽;他今天放我鸽子,他可能就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他今天又多看了我一眼,他是不是真的喜欢我。。。。。。如此这样,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出解释,只是每个人解释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倾向于认为“这个人是个好人,这次是因为客观因素才没做好的”,有的人倾向认为“这个人就是个人渣,无可救药”。
生活中,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都会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这个人就是这么坏。
这就是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对于别人的行为,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作用,特别是对不了解的人,我们更容易把他的行为归结为性格使然。
举个例子,我们开车进入加油站,发现一个人的正好把车停在了中间,而前面的加油位是空的,我们可能十分气愤,甚至觉得这个人是故意的。然而实际上,可能是那个人受到环境的限制,他刚到加油站的时候,前面的加油点正好被另外一辆车占住了。
“贴标签”这个现象也能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果仔细观察那些被贴标签的对象的话肯定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那个被贴标签的人或事,都是我们不了解的。不管是“河南人偷井盖,广东人什么都吃”等地域黑,还是交朋友时第一眼在心中对此人的评判,说白了都是贴标签,在不了解对方的时候,他们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让我们觉得“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的!”。这也说明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第一印象好,你就会轻松的被别人归结为一个好人,以后的交流岂不是都轻松了很多。
对于一个我们很熟悉并且在多种环境下相处过的朋友,评价他时我们就会对他所处的环境更加敏感。试想,如果让你对家人或者闺蜜贴一个标签,估计得想好久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吧。
了解这个道理后,当你下一次要评判一个人时,就应该多想一下他到底就是这样的人?还是因为客观因素造就了这个行为?多做行为判断(这个行为是不好的),少做价值判断(这个人是不好的),烦心事就会少很多。
更多好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大飞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