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的爸爸要去东北看望他九十多岁的姐姐,我的亲大姑,妹妹陪着一起,妹夫跟着顺道去北京旅游。我和那人负责回老家将三人接到小城,然后给他们做晚饭吃,晚饭后再送他们去火车站乘车。
从老家回到小城,我们四个人先陪着爸爸去看望了家在小城的大伯父一趟,再将他们三人送到老爸的房子后,我俩买菜回家着手做晚饭,晚饭后,我们带着晚饭开车去爸爸那边大家一起吃饭,饭后坐下来聊会天,看时间差不多了,出门送他们去车站,然后我俩从车站直接回家,这一天有点忙乱。
妹妹和妹夫出门少,爸爸年岁大,他们三个人出门全家人都很上心,外甥女提前在网上订好了车票,酒店,预约了故宫,长城的门票,妹妹和妹夫还是不踏实,反复琢磨行走路线,看她两紧张,女儿不放心的说:妈妈,不如你也去吧,我不放心他们三人。
我笑着说也没那么夸张,你小姨姨夫只是出门少,又不是没出过门。再说你爷爷东北来回无数次了,年岁大了,腿脚还利索,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爸爸兄弟姊妹七人,除了三伯父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二十年了以外,其余六人都健在,平均年龄已过八十岁。在兄弟姐妹中,爸爸的长姐大姑对爸爸最好,大姑远在沈阳,九十多岁的高龄,除了稍微有点耳背,身体还很硬朗,思路清晰。年岁大了,每次和爸爸打电话,都会将家里每一个人的情况问候一遍,流露出很是想家的意思,尤其是五年前大姑父去世后,大姑想家,思念亲人的心思愈发强烈。她也曾多次派表哥,表姐来老家替她看望自己的亲人,爸爸这几年几乎每年都要去沈阳看望大姑一次。
大姑的三个孩子都在沈阳,都是事业有成的退休人事了,三个孙子两个在北京已成家立业,生活得很是幸福。每次表哥表姐回来,爸爸妈妈都要尽心尽力的款待,我和妹妹也是尽力做好接送陪玩之质。大姑成家后跟随姑父去了沈阳,是兄弟姊妹中离家最远的一家亲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全家人最大的牵挂,奶奶活着的时候如此,奶奶走了后还是这样。
今年爸爸身体不如以前,但依然雷打不动的提出要去看望姐姐,作为子女,对于年岁大的爸爸出远门,我们心里很是不放心,但爸爸执意要去,大姑全家也是多次热情邀请,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让去。就这样爸爸在孩子们紧锣密鼓的筹划后,在妹妹的陪同下出发去沈阳看望大姑了。
爸爸八岁时爷爷去世,从那时候爸爸就开始跟在奶奶后面干活,挣工分养活一家人开始,这辈子吃过很多苦,小时候家里成分不好,爸爸在外受人欺负,在家爸爸上面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属于不受重视的孩子。长大后成家有了我们四个孩子,为了我们过上好日子,父亲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受过多少白眼,吃过多少苦恐怕连他自己也数不过来吧!现在父亲受到家人和周围亲友的重视,可惜已经老了。用妈妈的话说就是终于活成了个“值钱人”。
晚上和爸爸聊到返程怎么坐车时,父亲说尽量考虑表哥表姐送他方便的时间,他自己怎么样都行。我笑着说,你这一辈子,任何事都习惯考虑别人,现在年龄大了,应该是我们晚辈考虑你方便的时候了。
爸爸说:我一个老人,可不是怎么都行吗?你们这一代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不容易的时候。
听爸爸这么说,我故意逗爸爸说:我们不容易,那就让你的孙子们照顾你,孩子们还年轻。
爸爸微微一笑说:孩子们也不容易。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工作压力大,比你们这代还难。
在你眼里,谁都不容易,就你容易。我笑着说。
我老了,有啥不容易的呢?在家有口饭吃就行,出门有你们车接车送,一路上还有人照顾。到你大姑家去,你表哥表姐也是车接车送,啥也不让我操心。
……
爸爸一生就是这样,总是为这个为那个着想,唯独不想自己。这也许就是爸爸老了在亲友间受人尊重的主要原因吧!
有人说:奉献型人格感动的只有自己。我要说这话只适合于一些人吧!如果你是个为人真诚,真的为别人着想的人,别人怎么可能不为所动呢?我的爸爸就是我见过的典型的奉献型人格,他这一生从不受人重视到受人尊重,完全是因为他善良真诚的性格决定的。
拿起平板记录今天的生活时,妹妹打来电话,说他们已经上车了,让我放心。得知他们安全上车,我也可以安心的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