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最孤独的时候,我读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读这本书就像在读自己,第一次读的时候和朋友说起,只是会说“这本书写得很黄啊”,后来孤独的时候再品,却发现这不仅仅是渡边的孤独更是我们一类人的孤独。
起初这本书给我怀疑的东西委实太多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对渡边情感的发展进行了大量描绘且情感一团糟,书的最后我都想发问渡边有没有知不知道他最后爱的是谁?
为什么木月死后,渡边会和木月最好的朋友直子在一起?为什么会选择了直子之后,在直子死后又和玲子发生关系?或许那时的他不懂,我也不可能会懂。日本人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使得他对任何一个卑微的女性都处处留情?那样应该会失去很多吧。
读到后面我才有所顿悟。“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渡边与那个不平凡的世界保持了疏离,通过各种身体的仪式来祭奠青春。直子试图与渡边进行身体的交流来逃出自闭的牢笼,结果失败自杀了。而渡边却通过直子的挚友玲子来填补直子的缺位。玲子被同性恋吓出了心病,迟迟不能逃离阴影,所以她选择放弃美满的家庭与直子相伴。只有阿绿好像才是这本书最美好,最现实的存在。
《挪威的森林》塑造了许多的边缘人存在,通过边缘人抒发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这种看法包含的是担忧和焦虑。从头到尾主人公永远是内心迷茫和不知所措的,而这正如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读者在书中人物身上找到了自己,他们都在寻找着自己。
这本书仿佛又在告诉我,死是生的一部分。有论者指出:由和他者断绝了交流的人物当主角,从这一点看,就可以把《挪威的森林》的主题理解为自闭了。直子希望可以通过渡边来重新接起与世界的联系,但她显然是不能如愿的。渡边是个与轰烈世界保持疏离的人,直子的一生肯定是一个悲剧,无法改变。而直子死后,阿绿的出现又是将渡边寻找自我引领到了下一个阶段。
米兰·昆德拉说过,任何时代的所有小说都是关注自我之谜。书中的人物都不断地在孤独迷茫中找寻自己,强烈的错位感也正反应了社会中人类不知自己在哪的困境。虚幻的世界和现实都在不断加深着书中人物,作者乃至读者对自我的探索,取证和解读。
就像书中最后,渡边拨通阿绿的电话,
阿绿问,你在哪?
渡边说,我不知道,我到底在哪里呢?
虽然一本书的故事结束了,但像渡边最后的疑惑是我们一辈子需要解决的。